第439页

再说了,真要是什么王宫贵族,做下这等鸡鸣狗盗之事,吃枣药丸。他何必给人面子?

他暗自嘀咕: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下人,这么不会做事,想要使一些盘外招,也没得在大庭广众之下的。

前排围观的人看到了大汉的小动作,本以为京兆尹也难免官官相护,一看他这态度,纷纷叫好。

大汉见牌子不好使,一时间僵住了。

京兆尹见他不动,叫了身后护卫来:“去,‘请’里头当家人出来。”

一名四五十岁头发花白却打扮精致的妇人在一名老婆子的搀扶下,走了出来:“妾惶恐,不知道如此多人围着我一个妇道人家的宅子,究竟所为何事?”

这妇人,还真就是施闲的夫人。

让竺年等知道内情的人,还真有些意外。

但做戏做全套,钱银当下就在一众人的瞩目中,说出自己财货被盗,自己装货的筐子在她家中发现的事实。

施夫人就对身边的老婆子说道:“去娶五十两银子来,给两位小哥儿赔个不是。”

五十两,那是许多人一辈子都攒不下来的钱。哪怕行脚商人手头的活钱会较常人多一些,但也很难拿出那么多钱来。

那可是直接能在京县买一套不错的小宅子的钱了。

要知道居住在京城中的小官吏,还有不少是租房子住的。

甚至要不是竺年早两年引导的公租房的事情,许多小官吏说不定还租在京郊寺庙里呢。

围观群众一时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劝钱银:“小哥儿可真实因祸得福,靠自己做生意得多久才能赚到五十两啊。”

没想到竺年这个“憨货”,上前一步大声阻止:“咱不要这五十两!钱得是自己赚的花的才安心,阿婆也别去忙,只要说清楚咱家这筐子怎么到的你家里,咱兄弟俩给您赔不是!”

这话虽然愣了点,但道理是这个道理,十分硬气。

就连京兆尹也觉得这个愣头青人品不错。而且今天这事情要是就这么被糊弄过去了,那他怎么体现自己的明察秋毫?而且事情到了这种程度,他要是看不出不对劲,这个京兆尹也别当了。

这位施大娘子不管背后是什么人,屋里头一定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宁可背上偷盗的名声,用五十两巨款来息事宁人,也不愿意分辨清楚。

至于这两位瞧着挺普通的行脚商人,要不是背后没点什么问题,又怎么会引来人家的偷盗?

而且这么小一件事情,怎么会引来这么多人的围观,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闹到现在这幅不可收场的局面?

这里面一定有不小的问题。

他来的时候已经查清楚了。

两兄弟的身份是最清楚的,确实是经常往来京城卖货的行脚商人。但盗窃案发生在客栈,那客栈里可全都是一样的商人,怎么别人的财货都没事,偏就偷了他们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