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他们跨出御书房的门槛,自觉到值房去休息。

兵部尚书姚大人看着理所当然走在最前面的卫侯说道:“卫侯消息倒是灵通,驿站的消息才刚到,您已经知道大半天了。”

卫侯听了,心头咯噔一声,回头狠狠瞪了一眼姚尚书:“哼!”

换做以前,他肯定要和这老匹夫掰扯掰扯,但是现在……卫侯在心底阴恻恻想着:走着瞧!

银城的消息要比京城滞后很多。而且理论上,只要姜卓不想让竺年知道的消息,他们就不可能会知道。

但是隔了没几天,竺年当然还是知道了,并且下意识看了一眼尉迟兰……尉迟兰所在的书院的方向。

带来消息的人是一早过来打工的红四。

因为给竺年打下手,他现在倒是常住在银城,按规矩一个月能休息四天。

小院里人多,而且比较敏感,他除了上工的时候,就住在原来书院的宿舍里。

书院人少,房子大,单人宿舍修建得宽敞舒适,饭食可口,比军屯的条件可好多了。蒋军官现在压根不想回军屯,还想着把自己夫人孩子带来。

红四刚从书院过来,嘴里还叼着一个虾饼,咬得咔嚓酥脆:“王爷放心,您交代的活,我都干好了,您检查检查?”

竺年就顺势去看昨天下午红四做的一个打磨珠子的小机器,心里面在琢磨着,难不成还真的能把卫家给扬了?

小机器是手摇的,一截木头放上去,就能搓出滚圆的珠子。

长随站得有点远,觉得十分稀罕,恨不得自己上手试试。

“不错。今天把昨天做的几套棋,先拿去学校。”

红四立刻应了一声,倒是长随问了一句:“不先送去书院吗?”

竺年疑惑:“小孩儿玩的东西,和书院有什么关系?他们功课都做完了?公务都办完了?能有空玩游戏了?”

长随被反问地哑口无言,但是想想这几位能够跟着尉迟先生学习的,将来肯定前途不可限量。

毕竟开办书院是陛下的意思,哪怕只是做做样子,这第一批的学员也必然会得到擢升。

当然,让尉迟先生来教确实是差点意思,若是陛下将来猜忌,这几个人的前途有限。但天底下又有几个人,当官能够当到让皇帝猜忌的地步?这些八九品的小官,要是没有书院,说不定当了一辈子官也还是八九品。

长随看作坊里两个人已经开始干活,就自己拿了书开始学习。

看话本容易写话本难,他还是得多多学习。

而这场危机最终变成了战争。

竺年授权给东风号的一系列木制小玩具在京城畅销,银城下起了雪,寒冷的北方开始烧起了炕,战争竟然还没有完全结束,明摆着就是不让人过个安分年。

把房间从木床转到火炕上的竺年,让长随从屋外装了一盆雪,然后从酒窖里取了一桶葡萄酒出来开封。

“酿酒匠人们都回去了,您不等他们开春来了再开吗?”

长随看他把坛子来回比划,就很搞不懂这位王爷。明明滴酒不沾,做菜料酒都放得很斟酌,偏偏最惦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