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

中午吃过饭,竺年就坐在躺椅上,让众人照着把蔬菜都腌起来。

姜崇见过腌菜,但第一次见过这么腌菜的,好奇多问了几句。

竺年就说道:“每个地方气候不同,保存食物的方法也有不同,还有一些物产方面的讲究。有些地方气候干燥,有些气候湿润,有些产糖,有些产盐,有些什么都不产的,就用风干、烟熏之类的方法。寒冷干燥的地方,很多东西直接切片晒干,不需要额外的处理,就能够保存很长一段时间。温暖湿润的地方就不行了,要这么弄很快就会发霉变质。

小叔叔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各地的粮仓看看。各地存粮的方式,抓老鼠的法子,应该都不一样。”

粮食,那当然是归户部管的。

姜崇不想回去京城,面对那一摊子还没平息下来的乱局,在码头里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粮仓比起码头的这些复杂的施工图纸,总要好懂一些,立刻就起了兴趣:“我明天去看看。”

两人正说着,张知府来了。

姜崇一个王爷,又是主管户部的尚书,又是皇帝的胞弟,张知府自然是要来拜见的。

本来很严肃也很客套的场合,换了制作腌菜的场景,双方只寒暄了两三句,就没绷住。

张知府很自然地说道:“没想到王爷也喜欢吃这个。内子也很喜欢,做的是泡菜,酸辣口的,不知道王爷吃不吃得惯?”

“辣?放了茱萸?”

“不是。”张知府比划了一下,“放了一种五颜六色的小果子。家里种了不少,明天我让人送来。”

竺年对于吃的,永远抱有最大的热情:“好呀。”

第二天是休沐,张知府带了几盆“五颜六色的小果子”,还带了自己的夫人,连自家的大姑娘都带上了。

张大姑娘的性格有点像竺婉,走路带风,风风火火。不用人扶,自己提着裙摆跳下船,回身还扶自己的父母。

竺年懒在家里,这时候也坐上轮椅,被尉迟兰推着到小院门口接人。

张夫人和张大姑娘完全没想到竺年这么一个王爷,竟然住在一个比乡间小杂院还不小的院子里。

虽然院子收拾得要比小杂院好一些,但瞧着也不怎么精细。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小院里住着的还不只是一个王爷,现在是两个王爷和一位兵部的大员。

负责守卫的护卫,都有品级。连里头做饭的厨子,也是拿着宫里头俸禄的。

一番见礼之后,竺年的注意力完全落在了他们带来的小果子上。

张大姑娘就把花盆搬到了石桌上:“是今早新挖起来的,是我娘从胡商那儿买的,特别好种,用籽直接播就行。沃州里,春夏秋三季都能成活、产量还大,熟了之后晒成干果,能存很久,就是这辣味许多人受不得。”

张夫人出身常水,就是大皇子姜扶就封的地方。那边气候温暖湿润,靠近更西面的番邦,对外交流贸易非常频繁。

竺年看着这几盆一个个指头大小朝天杵着的五颜六色的小辣椒,激动地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