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都不用竺年掀帘子刷脸,门口再也没有人敢拦他们。
竺年直接去找了工部尚书:“韦大人,找您借几个人。”
冬日降临,工部的活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一些像皇陵、城墙之类的大工程,这会儿都停下了,但是一些小活一直都不少。
随着迁都一起过来的文武百官,许多小官员住的房子可都还没修好。
这些品级不高的小官,可没有什么御赐的宅邸,住的都是朝廷统一修建的集体宿舍。只有位置还不错,
距离各个衙门都不算远。其它的,只能说是不至于坍塌,勉强能住上两三口人。
家人多一些的,或者是一些没有品级的小吏,只能就在外面租房住。
“公司”改了个名字,换了一批上层,他们这些小官小吏也就是能多发一点奖金,哪怕是换了一座京城,那也是京城,房价高昂,房租也不低。
伴随着冬天的到来,梨园小筑因为有火炕,几乎一眨眼就租完了剩余的空房,还都是一些南迁的人。
普通老百姓之间,大多也不讲究什么。加上住在里面的,大部分是在一号码头工作的匠人,算起来大家都是替朝廷做事。除了有些口音方面的问题,说话得放慢语速之外,相处倒还算和睦。
韦逸仙听竺年说要借人,先问:“要做什么?现在修房子的匠人可紧张,我还想找你借人呢。码头那儿现在还能干活?不行就让他们来我这儿搭把手,保证不扣一文钱。”
其实真正隶属工部的匠人,数量不多。
工部管得最严的匠人,是能够锻造兵甲,铸造钱币的匠人。
其余匠人,除非是技艺极其精湛的大师傅。其余的绝大部分都是根据户籍来摊派任务,算是匠户的赋税和徭役。大部分都不给工钱,或是给一点点工钱,饭食也很不怎么样。
韦逸仙说的找竺年借人,显然走的是另外雇佣的路子,同样给匠人算工钱,给的应该会比正常的市场价略低一些,好处是不愁没活干,也算稳定。
竺年没一口回绝:“现在还能做一些活,您给我个具体的单子,回头等那边结束了,我问问有没有愿意来做的。”
韦逸仙确实是缺人手,但也就是随口一提,没想到竺年会真的答应,一听就喜笑颜开:“行!最慢后天前,我一定把详细的单子给你送过去。”
竺年就说起自己的来意:“今年冬天冷得快,太后寿辰快到了。她老人家体恤百姓,想着把城里一些房子修一修,好少冻死一些人。”
韦逸仙瞬间就僵住了。
他说什么来着?他不是刚说了缺修房子的匠人吗?
缺什么,找他要什么,那也得他有啊!
可太后的寿辰,又不能一口回绝。
竺年拿小眼神瞅他,只能说道:“您这儿是真的拨不出人来?”
韦逸仙苦着脸:“真不行。从年初到现在,匠人们压根没休息过。”他还想再多诉几句苦,想到眼前这位半年多时间,修了两个坊和大半个码头,工部这边捏着顶好的匠人和资源,却连城里的房子都没修完,又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