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侍郎没竺年下了面子,还得捏着鼻子给他安排办公的位子。
都水监负责天下水利,在工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区域。
竺年就看他忙活,背着手把整个都水监转了一圈,在一众同僚的眼神中,慢悠悠说了一句话:“瞧着就养人,真是个好地方。”
在衙门里,“养人”可不是什么好词。
尤其是经历了昨天御书房的那一出之后,工部侍郎一听就头皮发麻,直接变了脸色:“殿下说笑了。大家都是勤勤恳恳为陛下做事。”
还好竺年没再追究下去,工部侍郎也只能讨好地笑笑。
他只能说,幸亏当初没能揽下兴修皇陵的活,不然这会儿恐怕和另一位一样,现在也不知道是在天牢里还是在哪里。就连尚书也没讨着好,最好的结果是回乡荣养。
按照现在的设置,都水使有三名。
竺年身上的都水使职衔不是增设的,是正经的三分之一。按理说,他和其他两位是平级。
但是看工部侍郎的做派,他们都知道这位得罪不起,加上昨天工部的大人们去面圣了一次之后,很多都没回来,整个工部都弥漫着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
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两位都水使都表现得很客气。
反正瞧着这位的样子,也不像是会常来,表面功夫谁不会做。
一天下来,竺年过得很愉快。
回家之后,尉迟兰问他:“听说今天在工部被刁难了?”
“就一个小吏,没事。”竺年把早上的事情简单说了,“工部的饭食没有户部的好吃。皇叔叭太行,我还以为今天能来一群御林军,直接把工部给一锅端了。”
尉迟兰失笑:“你悠着点。水至清则无鱼,能把事情办好就算是好的了。”
“啧啧啧。”竺年不以为然,“搅浑水我还用得着别人,我自己不行嘛。”
尉迟兰知道南地的官员结构,倒是没说什么。
南地相比北地,差不多就是一张白纸。
南王竺献出身普通,待人本就不分三六九等。后又有盛元长公主推行考核制,提拔了大量平民出身的官员。
而这些官员和门阀世家出身的官员不同,他们没有家族可以依靠,只能依赖南王府。
南王府通过这些官员控制地方,相辅相成之下,南王府对南地的控制力远超曾经的大月和如今的姜国。
尉迟兰想了想说道:“陛下可能会想着要推考核制,看这次处理的结果。”
姜国立国这么久,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不是姜卓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