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这时候天色已经开始转暗,有预备役一边搜查一边问:“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带领他们的斥候说道:“直接回去肯定不会。我们做斥候的,主要任务不是杀敌,是探查足够多的情报。我们如果现在回去,探听到情报了吗?”

预备役马上反应过来,拱手道:“多谢上峰指教。”

“没什么指教不指教的,你以后多执行几次任务就知道。”他们身为斥候,杀敌的本事不小,还是基本功之一,但真正杀敌的机会不多。

哪怕有时候他们看到数量较少,自己有能力吃掉的敌方目标,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也只能放掉,把重点放在追踪并且确认敌方的踪迹,以及更深入的数量、配备等情报的获得。

他们这边说着话,手上动作不断。等他们把手头的这批尸体,按之前一样处理完,果然得到了蹲守的命令。

几次蹲守的布置有细微的不同。这一次他们分成前后两部分。而竺年则亲自带着银鱼的人作为机动的第三队。

在茅军派人过来的时候,埋伏在路上的一队并没有动弹。

经验丰富的斥候们把耳朵贴着地面,用双手和耳朵去感受地面的震动,从而判断来敌的数量。

预备役们也跟着学习。

他们没有交谈,简单比划了几个手势:五百人,五十骑,四百五十轻步兵。

预备役们同样相互交流了一下自己预估的数字。

他们其实已经完全能够准确判断十人以内,无论是怎么混搭的队伍。但是几百人的数量,还是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还是老话,南军缺马,现有的骑兵大多都是现学现卖,只能偶尔配合斥候做一些训练。而且这些骑兵新手的骑马效果,和茅军这种骑兵老手,带来的感触差距很大。

对于斥候老手们来说,反倒是茅军这种的比较好判断。

整齐,杂音少。

不多时,果然一大队人经过他们的埋伏地点。

这一次的人数显然比之前的人数要多。

前两次都是百人左右的队伍。这一次只要茅军主将不是个傻子,肯定知道这里出了问题。

而且临时工坊这里集中了整个军营内大部分的匠人。

他们看不起匠人,对匠人们动辄打骂是一回事,但谁也不能否认匠人的重要性。

尤其是现在临时筹措的这支军队,配给的匠人同样来自于民间征集。他们以前多半只会制造一些农具,会打菜刀的就没几个,正经会打造兵器的,只有两个大师傅,其中一个还被用鞭子抽翻。

但是他们又不觉得在这样的大后方,能出得了什么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