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阳州气候特殊,整体湿度大,不会太干爽。
被暴雨耽搁了几天,外族部落组成的运粮队最近变得格外忙碌,让他们花了比预期中更短的时间,就确定了目标。
然后就是按计划行事。
说实话,去和外族部落谈判这件事情,并没有让杨家兄弟感到会有什么危险。对几条平时任由自己打骂的野狗,他们顶多只是觉得有失身份,并不觉得野狗能把自己怎么样。而且他们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去,身边有精锐的随行人员保证安全。
竺年还给他们做足了面子,亲自送他们离开,前一晚还设宴款待。
要是他们做得好,那这就是普通的践行酒;
要是他们做得不好,那这就是他们这辈子的践行酒。
而送完了两名杨家儿郎,竺年就带着人,按照原计划去给茅军的后背“叮”几下。
他们这群人都有战马,行动速度快。
茅军骑兵不少,但都在正面战场和阳海骑对冲,后方委实没有太像样的骑兵。一个营地都未必能有一支百人的骑兵队伍。对南军根本构不成威胁,弄不好还要送菜。
不出骑兵,他们又追不上。
联系后方军队,相对他们进行围剿,压根没法把人家包围起来。他们就像是知道自己的行动一样,跑得比兔子还快,路径比阳州的雨还飘忽。
倒是竺年一方趁机还补充了一小批战马,偶尔能够吃掉几个茅军的小营地,收缴的物资不无小补。
知道全盘计划的熊北北,则趁着后方茅军调动之际,又把战线往前推进一步,进一步压缩了茅军的生存空间。
后方情势影响前方战局。
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且迟迟无法恢复,哪怕接着阳州本地刚刚收获的粮草,足以支撑大军很长一段时间的作战,他们也难掩急躁。
这种急躁落在杨酌这等老将眼中,完全是不可忽视的巨大破绽,被瞅准了狠狠撕下了一块肉,逼得茅军整体收缩战线,呈现固守的姿态。
这么一来,杨酌一时间也没法把茅军如何。
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两个亲儿子现在就被围在茅军的这个“乌龟壳”里,情势还一片大好。
外族部落本来就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们常年被姜、月两边打压,对杨家的印象深入骨髓,哪怕现在看似能够欺压一下阳州的百姓,也不相信杨家就会被茅军一举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