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小也是一支军队,人数太多,肯定不能在集镇上过夜,就在外面驻扎。在亮出了南军的旗号后,有许多百姓拿了各种东西来送给他们,想要推据还不行,最后竺年让用糖和盐来交换。
阳州不产糖和盐,价格非常昂贵。
阳州当地的富户,如杨家等世家大族,能够喝奶茶熬煮蜜豆,但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是很紧巴的。
盐得掂量着买,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买一些来甜甜嘴。
他们这边被姜国军队肆虐最为严重,虽然偶尔知道一些杨将军和姜国军队打起来了之类的信息,到底不真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把姜国军队赶跑。
姜国军队占领了阳州北部,压根不把当地人当人看。
他们虽然还能在田间劳作,但是从未想着这一批秋粮能够落入自家的粮仓。
万万没想到,解救来得这么快。
他们不知情,姜国军队显然更加不知情。那些凶神恶煞的军汉,竟然被三下五除二就清理了干净。
救他们于水火的是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南军,但不妨碍他们对南军感到亲近。
南军还留下人来帮助大家重新开始生活,帮助组织秋收,还开了义诊。
现在他们看到另外一支南军,本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没想到还能收到珍贵的盐和糖。
“南军是好人啊!”
“是啊是啊。”
有人悄悄地说:“比杨家还好呢。”
“……”
“是比杨家好。”
阳州气候好物产丰富,当地百姓的生活还是相对不错的。但杨家对于阳州的管理水平,其实有点类似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杨家毕竟是勋贵,带兵打仗可以,发展经济着实不太行。
而且杨家势大,虽然历任阳州知府都是朝廷派出来的能人,但在杨家的压制下,要不就当个杨家的应声虫,要不就是被打压架空。
类似这次秋收这种,工具数量有人统计,不够了会发放调度,坏了有人修理;每个人都安排到合适的地方,老弱有人照料等种种举措,他们还是第一次体会。
秋收当然很累,先前的兵灾也对很多家庭都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但他们却充满干劲。
竺年不知道熊北北做了什么,但当地有留下来的工兵,一番汇报之后,完全明白了。
“你们做得很对。”竺年对庶务这方面比对军事更熟悉,“我想个办法去劫点粮草,不然百姓这个冬天要缺粮。”
兵灾为什么会被叫做灾?无外乎军队,尤其是敌国军队所到之处,几乎能把当地给搜刮干净,和蝗虫过境没什么区别。
小地图可以让竺年对局部战争了若指掌,本来他只想把周围的一片地区清理干净,现在确立了目标立刻高效运转起来:“来,咱们打个游击~”看看能不能摸摸茅军的小屁股~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猫猫的屁股是可以摸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