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沛茗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收拾一下。”
李思洵这才抹了眼泪,又怯生生地喊了一声:“干爹、干娘。”
“省了‘干’字也无不可,我收你为义子,不是像别人那样,仅是为了让你去卖命。我喜欢你这孩子,所以想将你当成我亲生的孩子一样培养。”
虽然从年龄上来说,邺沛茗和陈沅岚当他的爹娘有些勉强,不过时人从不在意这些,既然认了爹娘,又入了族谱,那便是一家人了。
李思洵也改了邺姓,又入了邺氏的族谱,等他的腿伤一好,邺沛茗便让他跟陈沅岚回了金陵。
陈沅岚虽然认了他为义子,不过她还未曾有这般大年纪的孩子,故而和他相处时也多了一份拘谨。
邺思洵比邺瑶年长两岁,陈沅岚在邺瑶那儿被拒绝了说亲后,便动了给邺思洵说亲的心思。
邺思洵到底不是在邺沛茗和陈沅岚的身边养大的,没有那超前的思想,故而当陈沅岚说要为他说亲时,他害羞了一番后,也答应了。
陈沅岚十分高兴,这一家子里,总算有一个“正常”人了。
于是金陵城上下都知道邺沛茗又得了一个孩子,而且眼下正在张罗着议亲的事宜。
其实众人都知道,邺沛茗收邺思洵为义子,为的不是找一个接替她的人,毕竟邺思洵伤了腿,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不良于行的人不合适当继承人。况且邺沛茗大力培养邺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邺硕也不过是一个堵住天下人之口的幌子罢了。
故而明知邺思洵将来的位置十分尴尬,有一些人家自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有一些门户稍低的自然想着高攀,可是那些人家,陈沅岚也不大满意。
邺瑶对于自己无缘无故多了一个义兄,一开始也挺不习惯,不过见邺思洵似乎没什么威胁,且昔日他们在军营中也多有往来,故而渐渐地便接纳了他。
邺瑶见陈沅岚挑不到什么好人家给邺思洵,便主动道:“左羽林大将军常子俞之女年十八,早年便入了书院进学,故而腹有诗书,又是个明事理的,与兄长倒也门当户对。”
于是陈沅岚便去常家提亲,常子俞本就是亲近邺沛茗的那一派,否则也不会响应邺沛茗的号召,让他的女儿去书院读书。当陈沅岚为邺思洵说亲时,他犹豫了一下,询问了女儿的意见后,便应下了。
邺思洵的婚事有着落后,他的官职也有了着落。
他这些年立了不少功劳,不过因年纪小,一直都只是当邺沛茗的亲卫。如今他不在军中了,凭借这些功劳,也足以当上了五品以上的官职,故而皇帝亲自任命他为正四品吏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