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上白班的人经不起这种折腾。
很遗憾,他们设定的前提条件全错,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奈绪只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放学早,习惯早睡,深夜出门一趟后还能睡个回笼觉,睡眠时间完全足够。
然而,等警察们在警视厅扎根后,电话不响了。
警察们:……
奈绪这次开足了马力,天天翻墙巡视地盘。奈何她人小腿短,巡视的地盘有限,犯罪分子不可能天天搞事还专门挑她在场的时候。
前几天奈绪能抓到那么多人,算是赶巧了。
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举动闹得警视厅人仰马翻。
奈绪每天过着极规律的生活。
上学—放学—睡觉—巡逻—睡觉—上学……
偶尔遇到有人犯事,她就利索将其放倒,报警送至警视厅。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奈绪9岁时。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她打晕犯罪嫌疑人的“武器”有了改变。
被她打晕的人身上所留下的不再是每年微妙增长、如今约19长的奇怪淤青,而是一眼就能辨别出的棍棒抽打出的痕迹。
技术处检验科的警察给出检查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把犯罪嫌疑人打晕的力道减轻了许多。”
“x”更换武器后,力量不增反降。
为什么?难道“x”受伤导致力量不济了吗?
第6章
和警察们猜测的结果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