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文旅部门的领导听到了这则消息,沉吟片刻,跟渔业部门的领导通气,说:“如果只是一两起,这或许是巧合,但绿海龟频繁出现,而且放生了还给游回来,可见它们相当认可行舟岛附近的海域环境。

“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向来提倡绿色旅游,如果能让它发扬下去,继续下去,那将会是我市旅游业的一个很好的招牌!它给我们的绿色旅游主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案例,我建议设立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站,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海里游的,都要保护起来……”

于是周一的时候,李瑶林接到了文旅部门的电话,邀请她去开会,商讨关于设立保护区或保护站的相关事宜。

虽然是计划之外的事情,但如果行舟岛能得到政府的旅游项目扶持,那肯定是好事一件,她也应了下来。

——

结束了两天一夜的海岛之旅,回到家的舍长沈思丽将她拍的照片都导出到电脑里边整理了起来。她从中挑选出了十几张发给了她爸:“爸,你猜这是哪儿?”

她爸工作繁忙,不一定能及时看到这些照片,她没打算守着等回复,结果她刚准备做自己的事情去,就听见了手机有提示音。

她爸回她:“行舟岛。”

“爸,你怎么知道的?”

“看到你的朋友圈了。”她爸问她,“为什么要特意跟我提起这里?”

“你这么多年没回来,不知道老家都有什么变化了吧?”沈思丽想了想,将她在行舟岛上的所见所闻精简了语言后告诉了她爸。

她爸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你是想让我在我们杂志的最新一刊上出一篇关于行舟岛的文章?”

“对啊,你们杂志不是旅行类的杂志嘛,我觉得行舟岛很符合你们杂志的主题嘛!”舍长道。

她爸问:“我们的杂志除了风景,更重要的是人文故事,行舟岛有什么值得写的人文故事吗?”

说到这个,沈思丽的话可就多了:“怎么就没有了……”

她爸难得有耐心听她把话说完,但也没有这么轻易地被说服:“如果有好的景色和故事,我们杂志是肯定不会错过的,你就别操心了。”

“爸是决定去行舟岛一趟了?”

她爸没有给准数,但沈思丽觉得他八成是默认了。

她爸是国内知名旅行杂志《出发·我们的旅行》的副主编,可惜现在新媒体兴起,纸媒逐渐没落,很多人都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了,杂志的销量也是一日比一日低,她爸负责的杂志虽然没有休刊,也与时俱进地弄了电子版,但原本的周刊变成了月刊,投稿的人也越来越少,稿子的质量更是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