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光的反射,星术士们也了解了许多,但还没有法线的认识(是为了解决反射问题而虚拟的一条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其实没有法线,说白了就是开始了观测光线,却未系统的用数学来处理,倒是与17世纪的发展历程相适应。同样说明他们的几何光学仍处于萌芽期。

吃过饭,程晋州再次整理稿件,简单的删去最前几页的内容,想了想,干脆将法线的内容单独列成一篇。然后继续写信给项欣,询问她关于折射的问题。

如此折腾到半夜,程晋州将写好的论文封好,装入手工信封中,两篇文章其实并不费心,真麻烦的是度量衡和代数符号的转变,程大博士有心自己定义一串符号出来,可惜地位不够,用自己不习惯的数学符号总是有些怪怪的。

“陆大勇。”不管天黑没黑,程晋州照样叫来起来。

“三哥儿。”虽然不怎么守规矩,门口该留的人还是留着。

“去叫薛家的人来取信。”

陆大勇看看已全黑的天空,不情愿的道:“现在去叫的话,路费要加倍的。”

“那就让他们加倍好了。”程晋州说着指了指信封的位置。

陆大勇不干不脆的应了下来,又将桌子大略的收拾干净,这才拿着信封走了出去。

……

第八十八章 几何光学(3)

趁着不用去弘文馆上课,程晋州连写了三封信送去星术士协会作为成果报告,全部都只涉及了些几何光学的皮毛问题,甚至不免有些常识性错误在。

当然,最终的形象,还是要伪装成瑕不掩瑜式的标准论文的。

另一边,作为咨询的项欣最近也忙的不可开交,回到外周半岛。刘匡星术士的工作日益繁重,作为主要助手之一,她的工作自然只会越来越多,偏偏她还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此一来,却是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

尽管如此,收到程晋州的两封信后,项欣却是兴趣大起。

几何光学可以说是在物理实践上的衍生和发展,它并不讨论光本身的性质,以往项欣毫无接触,此次为了帮程晋州查阅资料,却是敏锐的发现了它与自己的许多研究内容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