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就知道国企工厂没有效率?”章广晟反问一句道:“建设之初,国企工厂的效率才高呢,只要能调动起职工积极性,不要建校办工厂、校医院,你又没有退休职工负担,你害怕什么?”
他眼珠子一转,拷问道:“站在你的位子上,你觉得怎么才能调动职工积极性?”
黄宣看了一眼爷爷,憋了半天,道:“发钱。”
“结了。”章广晟一拍手,道:“孺子可教也。”
黄宣无奈,这和他想像的有些出入,可是细细考量,又觉得人家说的有理,就追问道:“我听您说的意思,能给我找来合适的厂长和熟练工人?”
“厂长干的活,叫生产管理,这方面,我给你介绍两个人。”章广晟说着从上衣兜里掏出两张纸,写下两个名字和电话号码,然后指着道:“这个叫徐启,在创维、江苏小天鹅都做过,你可以和他谈谈,还有一个呢,叫王郝,从科隆、康佳一直干到海信,你可以先认识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好。”黄宣越发奇怪章广晟这个人了,他介绍的两个人,看似一点交集都没有,却不知道他又是如何认识,或者知道的。
把笔揣回兜里,章广晟用手一点桌子,道:“熟练工人,只要收购相关工厂就行了,嫌贵还可以选那些已经倒闭和濒临倒闭的工厂,这方面,你可以再问这两个人。”
第二百零八章 bd战役(10)
朝闻道,夕则茅塞顿开,黄宣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耳濡目染,在资本运作上有些天赋,可是涉及实体运营,就一头雾水了。
人要有自知之明,黄宣愿意去学,但不会用上百亿美金交学费,何况,如果真的懂得资本运营,在这个世界上,也就足够了。
徐启和王郝是章广晟极力推荐的人,而章广晟又是爷爷推荐的人,小黄同学对于黄晋第还是相当信任和尊敬的,因此,他势必要见见这两位先生。想到这里,他干脆给克里迈诺斯挂上一个电话,请他将推荐的人安排来南京面试,车马费自然是报销的。
克里迈诺斯答应的轻松愉快,说完了正事,黄宣踌躇了一下,再问嘉拉迪亚,却得知又去了欧洲,让黄宣好一阵失望——他也不知自己在失望什么,想给小浪花打个电话,又担心唐突了些,翻来覆去,又趴在了桌子上。
掩住有些乱糟糟的想法,黄宣写着只给自己看的计划书。老实说,章广晟的建议,对于一个少年人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太不理想了,按照黄宣的想法,他应该按照一个资产200亿美金的大公司来建设,可是章广晟,却只是想要建设一个资产1亿美金的大工厂——天知道,一条蓝光光盘生产线就要3000万人民币。
可是细细想想,黄宣也明白,章广晟的建议,才是最符合实际,他生产的都是蓝光的重要配套产品,这些东西,别说现在国内没有,就是国际上,也只有几个日系厂商在生产,再过上两年,等到hd都要死亡了,国内才开始上马bd光盘生产线,韩国的lg等也开始宣布进行bd光盘生产,既便如此,以当年的产能而言,还远不及dvd光盘的百分之一。
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他是享有半垄断优势的,而随着产能扩大,bd的市场应该会成倍增长,若是按照黄宣的计划,让bd提前结束dvd的使命,那么井喷式的增长也是可以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