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黄宣这样的武力,吕布自问天下无人可以做到,更何况,刚才黄宣拿到狙击枪的样子,更是让他惊疑莫名,这虚空一捞,就有身长的弩机,可是常人所能。
不过,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非自然现象的抵抗力要远远高于后代的,吕布也不是无谋之人,心知黄宣如此开诚布公,必有所持,故而沉默不语,只是饮酒。
“我是否能敌万人,无须诸公考虑。”黄宣笑了两声,坐直了身子,拿出全副手段,集中精力道:“董卓此獠人神共愤,我诛杀此贼,朝廷自有司徒大人,军中则有吕布将军,大事可定。”说着,他笑看一眼心跳加速的王允道:“却说,王允大人可出得起价钱?”
王允见吕布还是一声不吭,心中镇定道:“朝廷为董贼祸害,迁都之后,甚为拮据,若是赈灾能射杀此贼,郿坞财产皆归汝有。”郿坞号“万岁坞”,建成后,董氏一族皆居于此,积谷可供30年,更有珍宝无数,只不过,这些现在还归董卓所有,王允慷他人之慨自不心疼,黄宣心想,这厮心里指不定还打着过河拆桥的主意。
不过,无论王允是否真的打算将郿坞财产送与黄宣,这些珍宝对他的诱惑力也等于无,凡是不能带回家的,都是土石瓦砾,就像是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出口一样的道理。
黄宣嘿嘿一笑,道:“吾听闻董卓迁都长安时,子师特意将兰台、石室两个藏书馆所藏的图书和档案全部收集整理,用箱子运往长安。‘诸藏典策文章,宽共部散,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惟盖,小乃制为滕囊。’且又收集了大汉其他书籍,一律上奏珍藏?可有此事?”
这是黄宣昨夜从洛林拿出的资料上看到的,这位王司徒也算是命运多舛,而对于后世,能够记住他的也就是此两三事而已,作为一个文人,这位司徒大人为保存汉代史籍资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籍具存,允有力焉”。而这些以竹简、帛素为材质的书籍档案,却是可以方便带回家的。
第一百一十二章 无比熟悉的世界(8)
王允沉默良久,方道:“吾确是将兰台、石室所藏尽运至此,但却尚未上奏收集其他书籍。”
他说话间迟疑着,已然知道黄宣是想要这些典籍,却不愿率先开口。
想来,收集大汉其他典籍的事情,是这位司徒大人杀了董卓上位后的事情了。黄宣不屑的哼了两声,他相信,比起大汉王朝的中央权利,王允等人是知道如何取舍的。反抗董卓的并非只有这位司徒大人,在他身后,是整个东汉士族阶级,因此,黄宣甚至不准备给王允讨价还价的理由,而很是直接的道:“子师可愿意割爱?”
王允依旧沉默,但对于黄宣直呼其字,却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这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汉代儒士已然很是自傲,表字更是有亲近、尊卑的意味,故而王允可以称呼黄宣和吕布的表字拉近关系,但吕布却绝不会称呼王允的表字,而黄宣这般称呼,对于武人儒士之间,已是逾越了。
黄宣轻笑两声,学着吕布的样子,自斟自饮的喝起了水酒,这时的黄酒度数很低,味道微甜,颇为爽口。
王允看了黄宣半刻,道:“允可答应赈灾,在誊录一份后,将原版交与汝手中。”在收藏的典籍中,许多对汉代而言也是孤本,他既然收集了起来,自然明白其中的价值。
黄宣干脆的摇头,说起誊录,他却是可以比人力快上千百倍,但这样做,显然对于获得缓冲带能量没什么益处,此外,他也耐不下性子等在这里,故而道:“3日之内,只要奉先将军将董卓带至空旷之处,吾就可射杀此贼,司徒大人需要多久誊录典籍?”
王允愣了一愣,黄宣再道:“司徒大人,莫非是连这样的要求都不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