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成,麻烦楼哥了,这事如果我妈不问,您就别说了,咱可要说好了。”这才是黄宣不找管家找秘书的原因,若是在家里,周大管家可没那么好说话。
见楼平答应了,黄宣这才边想边道:“楼哥您这位朋友姓什么?”
“姓刘,刘子青。”
“那你看这么着成不?”黄宣哦了一声继续道:“我朋友的邮票不方便直接拿出来,能不能麻烦您朋友直接过来一趟,如果可以的话,再麻烦他带一名鉴定师,价格就按市价的算,如果他能找到人帮忙卖掉呢,我就分他5%的佣金,但要签保密协议,您看成不?”
黄宣说的慢条斯理,语气像极了张馨仪发号施令,把楼平听的呆了半天,连忙答应了下来。
第五章
刘子青来得很快,和他一起来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眼睛炯炯有神,带着掐金丝的阔边眼睛。
黄宣学着老妈的样子站在门口迎接了两人,楼平很快倒了两杯茶水,不着痕迹的站在黄宣身后,介绍道:“这位是刘子青先生,业内知名人士,人面很广。这位是沈秉德先生,行内有名的艺术品鉴定师。”
“麻烦两位了。”黄宣笑着道:“因为我不认识什么人,又是给人帮忙……”黄宣解释了几句,把早已放在桌子上保密协议拿出来道:“邮票的面值比较大,所以,呵呵。”
“这个自然。”刘子青是个40多岁的中年人,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说话平和得体,认真地看了保密协议就签上了大名。却不因为黄宣年级小而有什么异色,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间超规格的办公室和黄宣的身份。
管家远远的坐在墙角看报纸,黄宣令其在房间中间拉了屏风,不忌会被看到。等到沈秉德也签上了大名,楼平早已知趣地离开了办公室,黄宣将协议收好,小心地把集邮册拿了出来。
“呼——”绕是二人见过无数珍品,还是被这一整版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吓了一跳,来前二人还猜测黄家公子会拿出什么邮票,倒也想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甚至是价格更高的大一片红(注1)或者清朝大龙票,乃至印花壹元,但想来想去,也没料到会是一整版的《全国山河一片红》。这并非说这套邮票更有价值,而是,整整一版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
“这个想要先请沈秉德先生鉴定一下。”黄宣很满意这样的效果。
“好的。”沈秉德推了推眼睛边框,深吸了一口气,翻出随身的皮包里的工具,看样子是先从纸张和刷色鉴定了起来。
黄宣这时则端详着刘子青,从表面看来,这是个很稳重的中年人,收起了惊讶的声色后,并没有因为可能的横财而喜形于色,原本依照黄宣的估计,1000万的5%也差不多等同于此二人一年的薪水了。
刘子青似乎并不在意一个15岁的少年的视线,悠闲的喝了两口茶,见沈秉德已经完成了大半的工作,开始看起齿孔、背胶,这才道:“黄先生,不知道您准备在什么价位上出售这版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