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这架“鹰隼”能够自动遥控开启这个功能,连刘民伟自己都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一项。
嘟嘟,那两下解锁提示声,其实就是沈飞的裘工照抄了林默那架-51“野马”的遥控解锁功能,听上去挺唬人的。
甚至没往歼-14上面增加半个零部件,直接编了个小程序模块,就轻易实现了这个功能,毫无难度,随便找个程序员都能够做到。
结果就像现在这样,林默一启动标准军用数据链发出请求信号,就让人误会了这架战斗机摇身一变,成了私家车。
国防星的机械师们自然不知道这套系统编码结构正是源自于林默,沈飞完全抛弃了自己的那套系统,直接使用了林默的平台结构,作为设计者,也让他能够轻轻松松地半启动了这架战斗机。
只是油箱是空的,在展台上,没办法启动发动机而已。
国防星本来还有一架歼-20“威龙”,不过这款未来的主力战斗机仍在重要的保密调试阶段,无法被借出来,另一架成品x-1,不过只是实验机,更不适合拿出来了。
若不是这次沈飞愿意江湖救急,搞不好国防星就只能拿歼-8、歼-10或“枭龙”出来凑数,效果和拿出最先进的战斗机样机出来那是截然不同。
中国几家战斗机生产商展示区内的产品偶尔会撞车,会有同一款航空器出现在不同厂商的展台上。
但实际上,即使同款产品依然会有差异,比如在配置和外形上的略微变动,这样可以提前避免相互之间大打价格战,也不会白白便宜了老外。
不同的产品规格可以让原厂减小生产压力和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也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需要,而国内的其他生产商也能沾一些出口订单的油水,有钱一起大家赚。
在驾驶舱内林默仅仅是坐着,“龙将”战术头盔内透明的面罩式显示屏上正在飞快刷新数据流,进行功能比对。
比起旁边的另一架歼-11,林默对这架更先进的歼-14更情有独钟。
阔别许久的小情人“鹰隼”似乎又有了许多改进,特别是操作应用模块上受到了自己的影响,更加便于操控,而且辅助协调功能增加了不少,飞行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战斗上面。
歼-14“鹰隼”经过一番升级,火控系统和机动操控精确性提升了起多。
机体的凶猛与温顺的对立面特征也被刻意放大和调整,对于飞行员更加温顺听话,对于作战目标,攻击性则越来凶狠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