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看过那十名“护卫”的面庞,赵玄略作停顿,便控制元神来到马车底部。
只见车身底部正中央刻着一首短诗: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是汉高祖刘邦的一首《鸿鹄歌》,假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整首诗本意是大雁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大雁羽翼已经丰满,可以四海翱翔,没人能将它怎么样。即使拥有利箭,也无可奈何、无计可施。用在马车上恰到好处,既能够使马车“高飞”,还能躲避一些危险。
这短短三十二个大字,每一个字都聚集起一团天地灵气,上下左右相互勾连,组成一个无形的翅膀。
就是这一个无形的翅膀,竟能够支撑着一辆马车悬空。
赵玄知道这个世界的文道修士能以诗词沟通天地秩序,达到某种神奇的能力,却没想到竟然还可以这么用。
只是他看着看着这些字,却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的“茅山派”。
茅山派以符篆闻名他的前世,虽然不知道那符篆灵不灵,他也无从验证,但据说符篆通常表现为符号、图形,乃是神灵的文字,能够沟通天地。故而符篆才能达到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等等高深莫测的功效。
而眼下这诗词与前世传说中的符篆何其相像?
都是沟通天地之力、都是能使常人得到神鬼之能,不同之处只是一个是“神灵”的文字,一个是“人类”的文字。
但不论怎么说,它不都是文字么?
难道……无论诗词还是符篆,此两者其实原理相同,只不过是沟通天地的“媒介”不同?
或者说,两个世界天道不一样,所以能沟通天道的东西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