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给康德至少五年的太平时间,让他能够有一定的基础强力推行,并且不断试错,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可现在康德有这五年时间么?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大明虎视眈眈随时可以西进,康德缺的就是时间,再加上康德志大才疏,对变法想当然,不失败才怪呢。
偏殿中,朱怡成同蒋瑾等人商议了下西域出兵的事,很快就把这事给确定了下来。
时间紧迫,岳钟琪那边需马上命令下去,朱怡成也就不耽搁军机处办事了,谈完正事随即让他们赶快去办。
等蒋瑾等人走后,朱怡成继续批阅奏章,可刚看了没一会儿小江子来报,说是翰林院学士王文清求见。
王文清是湖南人,永业六年的进士,此人才华横溢,不仅写的一手好文章,更对心学、理学有深厚研究。
当年王文清中进士后,朱怡成召至御前问答,对王文清的学问相当满意,直接授于王文清中书舍人的官职。
中书舍人,这个官品级并不算高,仅仅七品而已,但地位却不低。
中书舍人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平日里替皇帝处置一些公文抄写、制浩等繁琐工作。
从这点来说,朱怡成任命王文清当这个官是对他的极为重视的提拔,更是看重了他的文才和能力。只要王文清在中书舍人位置上安安稳稳坐上几年,接下来不是入部堂就是直入军机处稳稳当个四五品官,仕途一片坦途,再熬上十来年,位极人臣肯定没什么问题。
可谁都没想到王文清对于中书舍人这个官职并不热衷,当了仅仅几个月就向朱怡成提出辞职。朱怡成同王文清谈了一次,听了听王文清的想法后欣然同意了他辞去中书舍人一职,随后把他摆到了翰林院任职。
因为王文清在翰林院静心研究学问,热衷史学,朱怡成后来把王文清提为翰林学士,同时让他主持修史事宜。
“臣王文清见过陛下……”王文清今年四十出头,正是一个男人最为充沛的时候。
“廷鉴来了,好些日子没见了,无需多礼,坐,坐!”朱怡成和颜悦色向王文清打着招呼,对于王文清,朱怡成相比其他朝臣可要随意的多,一来王文清当过朱怡成的中书舍人,虽然时间短却相处的不错。二来王文清对官位不怎么热衷,一向静心修史治学,这样的人自然要多尊重些。
“谢陛下……”王文清依旧郑重向朱怡成行完礼这才落坐,相比其他臣子见到朱怡成许多都是战战兢兢,就连坐也只是坐半个屁股,可王文清却不是如此,举止有度大大方方,坐的稳稳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