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页

“总理,空军在二十七年十月向中华航空、于氏航空以及上海航空下达研制新型远程轰炸机的规格说明,并且分别向三家公司支付六百万元研发经费。现在各公司均已完成超级轰炸机的全尺寸模型设计。今年空军向各公司追加二百万元经费,用于实机研发。”

战争结束后,空军奉行的政策是:空军养公司,空军虽无法保证大规模下发订单,但空军利用研发经费投资,确保国内大型飞机制造公司,不至于无米下炊,毕竟享有无理由禁止某型飞机出口的空军,限制了各公司飞机出口,这是一种补偿。

接过厚厚的文件手册,《共和二十七年国防空军远程轰炸机规格说明》,司马心中非常激动,但愿……但愿这是自己需要的。

“最高时速620~643公里,最大航程8500~9000公里,最大短程低空任务载弹量9000千克,要求装载1000千克炸弹时作战半径能达到最大航程50%……”跳过详细的技术指标,司马特别留意最关心的具体航程、性能要求,心中颇为不满,“这就是你们的超级轰炸机?”

尽管最近几年很少关心军方武备发展,但也知道f-5战机研发前,国防科技委员会就向中华航空转让x-16型试验战斗机的气动数据,也就是51战斗机的气动数据,指引他们在研制时少走弯路。自己看过战斗机图片,尽管采用气动数据,但是两者似相非相,不过具体性能和外形非常接近。

惯例,空军提出超级轰炸机要求后,中央流体研究院和国科委一定会同这些公司分享b29的气动数据。分享气动数据,可以确保各公司保持自身研发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各公司的技术水平,这是51区在过去十几年中,通过不断实践之后总结出的经验。或许,b29非常先进,但绝对不是自己需要的。

“是的,总理!相比h17型轰炸机,h27无疑是跨时代的,一旦服役,将会成为真正的空中王者。”

显然郑培林没有留意到总理的不满,依然赞叹不已的吹嘘h27超级轰炸机。空军司令郑培林最为自傲的就是手中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素质最好的远程轰炸机部队,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空军用轰炸机打败了一个国家,这足以令人自傲。

不过随着英、美两国数年前,同类轰炸机的服役,尤其是英美两国的新型轰炸机性能已经将h17轰炸机甩在身后。这让一直占据航空技术至高点的国防空军非常不舒服,为此潜心研究一年后,以航空技术最高水平为基准,空军技术部门提出规范,向各公司下达了研发超级轰炸机技术规范。

“不!这不是最好的,至少不是我们需要的!”

心怀不满的司马打断郑培林的汇报,话锋一转,严厉的声音变得温和,“h27技术规范以兰芳危机为基准,即从新地岛基地或俄罗斯基地起飞足以威胁欧洲。但是必须注意敌人的不确定因素,我们不能确定敌人一定是英国、苏俄,所以需要新型轰炸机。当然h27规范可以继续推行,它将帮助我们完成技术积累。我粗略写一个技术规范,让技术部门研究一下。”说话间,司马拿起笔在信纸上随手写了几个数据,然后递交给郑培林。

看清信纸上的数据,郑培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声音变得结巴,“总……总理,这……”

双手把玩钢笔的司马哈哈大笑,“这才是真正的超级轰炸机!”

第101章 外交风云

“二战前夕,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在千方百计的争取最大安全和利益。这是公开的秘密,是外交的本质。尤其是在战前,全球意识淡泊时期,各国精英们无不为本国利益折冲尊俎、巧取豪夺。外交是一个如此奇异的领域:它既有规矩,又无规矩。”共和一百年《历史杂烩》,评论员清教徒stg44:《战争风云》。

“舞台已经布置好了!”司马对顾维钧说道,此时他不禁想起一个人,在夫人去世后辞去公职,成为修士的陆徵祥。想起他司马颇为愧疚,当年他替自己挨了一枪,国人说他是国贼,但最近几年,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分所,在不同场合为陆徵祥“平反”。认为当年签定“丧权辱国”协议,缓和了中日关系,避免战争过早爆发,为中国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