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现在决定缓和中日关系,除了为国家争取时间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原敬之的组阁,让司马看到中日调整关系的可能。
中日开战时间每拖一年,对中国就越为有利。而原敬组阁恰恰为司马调整中日关系,缓和目前紧张局势提供了前提因素。相比于日本历届内阁,原敬内阁无疑是最为“和平”,可以交谈的日本内阁。可以说原敬之会在共和十年组阁完全超乎司马想像,毕竟日本历史已经改变,就像山本内阁接替寺内内阁一样,就已经脱离开历史轨道,而这一轨道在共和十年又发生变化,日本的第一个民选内阁上台组阁。
国内红军起义和要求实现普选制的民众运动以及民主主义思潮高涨,国际上则面临国际局势发生激烈变化。美国开始头痛,俄国爆发革命,中国复兴和民族主义高涨,令有首相制造者之称的山县不得不认识到藩阀官僚政治家已无法担当应对时代的重任,因此,原敬内阁比历史推迟了四年后仍然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原敬内阁组成,在日本政治史上是划时代的事件。而在司马看来,原敬内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日之间或许会出现一段对自己颇为有利的和平时期,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但是在战争之前,自己需要充分的准备时间。
“总理,我……”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陆徵祥怎么可能不知道原敬内阁上台后开始调整对华关系,自己此行去日本或许真能如总理所言洗去污点。但是,陆徵祥很好奇为什么总理需要调整对日本关系,世人皆知总理异常敌视日本,现为何要调整中日关系?
“子次,我需要时间。这么说吧!这次你去日本,一方面是做特使,与日本展开谈判:第一是收回我国山东权益;第二是促成日本从俄国撤军;第三就是为我们争取时间。最好十年,至少要争到五年时间。此事若成,你是国家之功臣,国家需要你去。时间,我们的国家需要时间进行建设。在亚洲中日之间必定会发生战争。但如果战争现在爆发,我们就会失去最宝贵的发展时机,所以我要你去争取时间。”司马用不容置疑地说道,他对陆徵祥充满希冀。
陆徵祥是注定要演悲剧的,他善良而软弱,书生气十足。有人形容他“谦谨平和而拙于才断”。共和四年,袁世凯为了穿龙袍,要陆徵祥再次出任外交总长,代表中国与日本就《二十一条》展开谈判,并命他签字。尽管他明知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不签:日本一定会使用武力,当时中国兵力疲弱,加上内战,民众已在水深火热中,何堪日寇蹂躏?签:实在不情愿,他知道袁世凯不论签不签都要牺牲国家和民众,只有硬着头皮接下这任务。
而现在司马同样需要他这种性格,不过不是为了让他为自己挡罪,而是为了让日本相信自己的诚意,同样需要这个临终伸出三个手指,以示中国在其心中占去四分之三之人为自己争取时间。
“总理,子次……”犹豫良久,陆徵祥勉为其难的收回辞呈,决定接受总理的任务,出任总理特使访问日本。
在茫茫大海上,高速航行的战舰划开湛蓝的海水。站在舰边的陆徵祥从登上“定远号”袖珍战列舰起,就显得很激动。陆徵祥显然没想到自己竟然会乘座这艘国造第一大战舰“定远号”战列舰出访日本。陆徵祥知道“定远、镇远”两舰对中国海军的意义,二十七年前大东沟海战对中国影响之深远。
穿雪白海军礼服的凌霄从司令塔下来,朝陆徵祥走过来。
“特使阁下,外面很冷,还下着雪,您应该在休息室内休息。”
“凌将军,您叫我子次就行了。不妨事,这是我第一次上兵舰,难免有动,我只是没想到有朝一日能登上定远号。”陆徵祥上舰一天一夜,还曾获准进入炮塔参观,使陆徵祥像个孩子一样兴奋。
“定远号”是中国制造的最大战舰,近一万七千吨,共和八年年末服役,其一经服役立即在国内引起轰动,人们寄予厚望。
凌霄笑了笑,自定远号服役以来,作为北洋舰队第一战列舰司令官的凌霄,早已习惯人们登上定远号时的激动。
“勿忘甲午”陆徵祥在舰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和自己办公室内的“不忘马关”相映成趣,不过与缓和中日关系的精神南辕北辙。
“凌将军,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您知道此行访日系为缓和中日两国关系,那个……”话说了一半,陆徵祥突然止住话题,“勿忘甲午”是中国海军的精神,摘去这四字,还是中国海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