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一路东行,到了兰州又绕道青唐,既然来了,就看个遍吧,这些新拓之土上的情况如何,也是值得细细考量的。
整个个青唐地区人口还很少,原来的青唐羌大都被迁到了陕西四路,而后续迁来的大宋百姓还没有完全迁到,毕竟对待本国的百姓你不能象对待强迁的党项人一样。
国内百姓迁徙前就得为他们打好基础,规划好安置措施,否则搬来了大量饿死冻死,不这但苦了百姓,也有损朝廷形象,即便迁来了,估计也会有大量百姓不堪苦楚,逃回内地,这样那就乱了。
所以内地百姓迁向河西、青唐这些地方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一批一批的过来,争取过来一批安置好一批。
现在这些地方还属于半军管状态,朝廷在六月不但开了一次恩科,对裁下的冗员也进行了一次策论考试,从中挑选出了一派官员过来管理这些地方,但也只是把主体构架搭起来而已,这些地方不象内地,百姓住得通常都比较辽阔松散,给管理上带来了一些不便之处,在这些新来的官员还没熟悉之前,还需要军方协助,这就出现了日前的半军管状态。
经过这次大裁员,这些有幸从新为官的新遣官员,都比较珍惜这次机会,许清一行所过之处,感觉这些官员还是比较负责、实干的,基本没有了原本内地官员那种散慢的作风,这个很好,许清看得很欣慰,总算数万将士的血没白流,命没白送,按此发展下去的话,不出三年,这些地方就切底成为与内地一样的国土了。
看完青唐,许清一行沿着渭水东行,一路上驼铃声声,商旅连绵,随着河西走廊收回,陆上丝绸之路再次被打通,断绝来往多年的客商趁着这当口,怎么会不抢着贩运两边紧缺的物资商品呢!
眼前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大唐鼎盛时期!
第434章 渭城已远波声小
“哦……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许清确实有些疲惫了,心身具疲,过了扶风县,见过故人钟子期后,便弃马坐车,拒绝沿路所有求见的地方官员,一路睡睡醒醒,用了八天时间,才回到东京城。
而此时已经过了八月中秋,他出去了足足有三个多月,从荆襄入荆南,到江南转道向北再往河东河西。行程数万里,用餐风宿露来形容也不为过。
疲鸟该是归巢时了望着那古朴的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东京城墙,心中已无悲无喜,一曲轻歌飘散在西风中。
入城后先去皇宫缴旨,天章阁里,赵祯盯着他看了半天,眼中充满了不忿。
“许子澄,你还知道回京?好好好朕若是不下旨招你,怕是跑黑汗国去了吧?让你去巡视地方裁员情况,你跑河套河西去干嘛?”
“陛下恕罪,臣只是……只是一时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