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忌正容裣袖,慢慢地拱手还揖下去,当他再抬起头来时,阳虎已悄然出屋,房中寂寂,除了那沉睡的替身悠悠的呼吸,再无一点声音。
望着那微微摆动的门帘,庆忌心中感慨不已,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和阳虎是一样的人。阳虎并不满足于现在的权势、地位,为了摆脱家奴的低贱身份,尊严、荣耀地活着,不惜以现在的荣华富贵为赌注,竭尽所能地想要图一个出身,一个堂堂正正的出身。而他呢,要复国、要打败吴王阖闾,要回复他堂堂正正的吴国公子身份,甚或登上吴国大王之位,从此不再寄人篱下、东奔西走。他们彼此心中,除了互相的利用,是有一种同病相怜、英雄困厄的惺惺相惜的。
说起来,其实阳虎比他更勇敢、更有追求,他是被迫推上这个位子的,不进则死,没有退路,而阳虎则不然。可是不管如何,他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不归路,那就只有一往无前,不惜一切地走下去,不止为了他自己,还为了追随于他的那些血性汉子,他的肩上,担着许多人的希望,责任,重逾泰山。
庆忌走到外间房中,“吱呀”一声,叔孙大小姐又闪了进来,嘟着小嘴道:“公子,阳虎跑到这儿来,又对你聒噪了些什么呀?”
庆忌看着她,突兀一笑,忽道:“摇光,你说……三日之后,沥波湖上,公子庆忌向叔孙大人爱女求婚,老大人会不会应下?”
“什么?你要向谁家女儿求婚!叔孙……啊!”叔孙摇光先惊后醒,一声尖叫。
第105章 暗潮涌动
五月端午,沥波湖。
平日寂静冷清的沥波湖上,今日一派热闹景象,一叶叶两端飞翘如弦月的狭长小舟静静地停在湖泊一头的环形湾滩上。这些小舟与吴越一带的龙舟相比,足足小了一半,吴越一带的龙舟,一般至少也要乘坐十八个赛手,而这里的赛舟却只有八人。同时,吴越一带祭龙神更为隆重,那龙舟首尾,都以木料精心雕刻,上漆涂色,固定在龙舟上,而这里的龙舟,龙首是可以取下的,随时还可以再安上。
岸滩上停着大约二十艘小舟,再往后鳞次搭列着数十座高台,那是参赛的世家和前来观赏赛舟的权势地位较高的公卿们家族搭建的。最中央,是一个最高最大的祭台,上披红绸,张灯结彩,木柱上都绑扎着松枝等物。在这高大的祭台正后方三座瞭望台,便是鲁国三桓家族的台子,三座台子呈品字形,把这祭台拱卫在了中间。
今年的龙舟赛事同往年截然不同,往年的祭龙神、赛龙舟,是鲁国群臣与民同乐的日子、也是公卿大夫踏青游玩的日子、更是三桓世家乃至所有公卿联络感情的一种手段。然而,今年的端午祭龙神赛龙舟,却透着那么一股子紧张,除了许多追来看热闹的升斗小民谈笑风生,喧嚣热闹,许多大家族的高台上都静悄悄的,那一个个公卿大夫脸色凝重,倒象前方这沥波湖中正有千军万马迎面冲来。
季氏门下各派系为了龙舟夺冠,得以独家经营三年海盐生意而摩拳擦掌,但是这件事只是季氏内部的事,并不足以引得整个鲁国的公卿大夫们紧张,他们紧张的是叔孙、孟孙两家与季氏之间日益激烈的摩擦,深恐城门失火,殃及他们这些池鱼。
随着吴国使节在崆澜谷遇袭,假正使、真副使相继毙命,三桓之间的矛盾冲突迅速公开化,三大权臣在朝堂上,当着所有有资格上朝议事的公卿大夫,撕破往昔表面的友谊和温情,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他们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众多大夫。
然而,要他们表态,难啊。官场上站错队,那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现如今看起来叔孙、孟孙咄咄逼人,季氏已有息事宁人的意思,吴国庆忌也已声言尽快离鲁,季氏专权的局面马上就要被打破了。然而季氏任执政两年,党羽重多。而且在此之前多年,季氏的力量在三桓之中就是最强大的,这一次,他到底会败到什么程度?如果仍是三桓之首,那么……
“唉,那些庶民看着我等坐在这高台上风光,想必是艳羡的很,殊不知,这高台也不好坐,风大呀……”扭头看去,品字形拱卫着祭神高台的三桓世家,每一家的台下,都有足足四卫兵马,衣甲鲜明,剑戟森然,这在往年可是从不曾有过的事,许多大夫不禁暗暗叹气。
季氏坐在高台上,目光不由自主地往左侧山上望去,那青山丛中,隐隐可见几角屋檐,那是庆忌的营地。今日之后,那里的房屋便该拆除,庆忌便会领军退出鲁国了。而吴国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