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身份可能是一位官府小吏,也可能是街边闲逛的妇人,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开始相信官府,看到不对的地方就会毫不犹豫地上报,绝不再冷眼旁观。
而且,他们变得敢于挑战权威,即使是六部官员,倘若“热心群众”发现了对方违法乱纪的证据,也会毫不犹豫地举报。
这是平川王殿下给他们的底气。
平川城虽好,但并非所有灾民都选择留下来。
仲春一过,天气转暖,积雪融化,许多灾民便三五成群地踏上了返乡之旅。
他们并非空手而归,而是带着做工赚来的路费,以及在三关口买到的平价食盐、棉布和专门针对灾民而打折的棉衣棉被。
最宝贵的还是他们在平川学到的手艺,楚溪客甚至允许他们购买梳绒机和手摇式织毛衣机,回家之后自行经营。
灾民们万般感慨:“咱们哪里像是来逃难,明明是找了个好营生,赚够了钱,衣锦还乡喽!”
正是借着这些灾民们的口,平川的富足与神奇传遍了大昭的每一个角落。
姜纾抓住机会,隐晦地放出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关于楚溪客的真实身份,关于今上一直没找到的那块玉玺……
消息传到长安,今上眼前一黑,顿时忘掉了平日里伪装的风度与和善,发出诏令质问楚溪客是何居心,并责令他回京受审。
不等楚溪客做出反应,那些旅居在平川城的文人学子先炸了。
“平川王殿下是何居心?自然是一片爱民之心!”
“不用殿下亲自回京,学生替殿下去!学生必会将这些时日看到的、听到的、参与的原原本本说出来!”
“我等倒要看看,该受审的是平川王殿下,还是那些弃灾民于不顾的庸官污吏!”
灾民们也被激起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