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以侦察敌方行军布阵等军事机密为主,兼潜伏到各方势力中暗中观察,必要的时候则充当挑拨离间的细作。
在太上皇打败了最具威胁的割据势力之一的大梁后,这支无孔不入的斥候都便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继续充当探子、斥候,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发挥着本该有的作用,另一部分则并入了三军中。
乍看之下斥候都已经没有了,可实际上,自兰武叛乱后,朝廷便意识到除了要杜绝藩镇割据的乱象之外,还得及时获得武将、官员的动向。
于是斥候都的统领便受到了重用,一名又一名经过训练的斥候换了一层身份潜入了民间,充当皇帝的耳目。
不过太上皇和女皇聪明之处在于没有打草惊蛇,而随着老臣的陆续离世,百官越发降低了戒心。以至于把这些斥候当回事的人都没有多少了。
温善其实也并不是很清楚是否真的有类似锦衣卫的存在,不过那日她们是在香满楼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谈论的,会被人听了去,传到女皇的耳中也并不奇怪。
从女皇与她谈话的内容来看,虽然有类似锦衣卫的存在,却不至于她在家中和家人说了什么,翌日便传到了女皇的耳中那么夸张,否则她和小郡主的事情怕是早便被知晓了。
女皇似乎对温善关于“围湖造田”的说法十分感兴趣,她似乎想起了什么,笑道:“当年爹爹打败徐知行,占领金陵后见民生疲弊困苦,而兵食不足,才被迫下令占据围裹。后天下安定,废田为湖所受阻碍却颇多,这些年来也只能几度下诏禁官私侵占湖泊造田。可此事哪能下诏便禁止得了?屡禁不止,我也本快忘了,近日忽然听到你这等言论,方想起此事来……”
温善感到诧异的同时又对太上皇钦佩不已,可见太上皇也是一个高瞻远瞩之人,可若非时局的影响和局限性,也不至于屡禁不止。不过好歹太上皇没有明令推行此举,否则围湖造田的亩数比温善眼下看起来的还要多许多。
作为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女皇御下的手段也十分得了,温善作为一个六品官员,被她亲自召见并询问其见解,若是常人定然会感到十分荣幸了。
不过温善没想这么多,女皇问什么,她便答什么,到最后女皇有些感慨:“本以为只有寒门方能了解这些民生小事,却不曾想,果然才识并不是以门第来划分的。”
女皇又想起了去年让皇族子弟外出游历的诏令来,只不过因高邮郡王的薨逝而搁置了,于是她又下令,上次外出游历未超过三个月的皇族子弟,继续强制外出游历。
皇族子弟们却是一脸茫然,他们好好地待在家中,何以又让女皇想起了这茬呢?
第67章 游历
皇族子弟们再次出京游历, 但目的地却不能往西北而去。
只因突厥发生内乱, 时任突厥第十二任可汗的苏钦可汗病逝,突厥部落中的迭剌部建旗鼓,自立一部, 不再依附突厥。
曾在前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 突厥第八任可汗便下令侵扰幽云等地,后数次被逐。第九任可汗趁朱梁与容朝打得不可开交, 趁机占下幽云等州。其后太上皇打败朱梁, 誓要收复幽云等州。
泰安二十三年,时为骁骑将军的女皇在和突厥的数次交战后, 杀入突厥的上京,将第十一任可汗斩杀,逼迫突厥退到泰州的他鲁河一带,自此,幽云等州府便被容国收回。
第十二任可汗一直秉承与容国交好的原则, 使得这些年来,两国冲突甚少。不过女皇一直想着把东北的室韦那块儿也收了, 奈何朝臣多没志向,耽于太平不愿交战,加上连年征战, 国库确实耗不起,所以才作罢。
眼下突厥内乱,迭剌部带头建旗鼓, 其余部落也纷纷效仿,其中以西北的粘八葛部最为活跃,想着与西北的西州回鹘联手入侵容朝的陇右道。
消息传回到洛阳,掀起了千层浪,朝堂再次变得跟闹市一般,主战派吵着要主动出兵,温和派则劝着再等等,还有的示好派则主张早些派人过去示好迭剌部,扶持迭剌部统一突厥……
对此,温善自然是倾向于主战派和温和派的,因为示好派的想法很天真,让迭剌部统一突厥不会让迭剌部意识到容国的好,而只会壮大他们的实力,养肥他们的野心。
而示好派本质上是懦弱的,只会耽于享乐,不愿去改变。
且前世温善所处的时空,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把对方当傻子的下场就是江山和百姓被铁蹄践踏于马下。
况且女皇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理由出兵,又岂会同意示好派的做法?
刚办完七十大寿的聂秀清甚至提出要挂帅亲自领兵出征,被朱家的子孙们按了下来。虽说她身子骨还算健朗,可这么一折腾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事,而朱文思和邺纯之的婚事也在这一两年了,她若出事,只会耽搁了他们。
聂秀清只恨自己年迈,想当年她随女皇驱逐突厥人,收复幽云那片河山,是多么的飒爽霸气!如今只能待在洛阳遥看边疆风霜。
好在女皇也是一个文治武功的帝王,绝不会软弱妥协,以惩处军器监为例,昭显了自己的决心。
军器监之所以被女皇惩处,是因这些年没有战事,上下官吏便十分消极敷衍,每年拿出来的军器都是几年前的成果,可以说一直没有研制出新的火-器来。
此次女皇不给任何机会,直接将碌碌无为的官员革职查办,一些庸才则驱逐出军器监,永不录用,只留一些办实事的人。同时又找了不少有才能的工匠,要求每年都要研制出新型的火-器。
同时严惩了没有养成符合条件和数目的战马的牧监,还牵连了太仆寺卿被责骂。
徐师川也整日提心吊胆,担心成为下一个被骂的人,于是司农寺上下都严阵以待。
没过多久,女皇下令给驻守在陇右的屯戍将兵调拨军饷,司农寺这才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仅要分拨军饷,而且还得预算太仓里的粮食能支撑多久,若是不足,还得想方设法去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