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米糕里面有不少糯米,楚姜这种消化弱一点的,每次最多也就吃一两个,但志愿者小哥胃口很好的样子,把剩下的都包圆了,吃完还有点意犹未尽,知道这是楚姜家里做的,不是外面卖的,一脸的可惜。

“对了,这是我带的巧克力,你拿一点。”

志愿者小哥看自己把保鲜盒里的东西都吃完了,忙把口袋里塞的巧克力拿出来补偿,等楚姜要离开的时候,还颇为暗示指指保鲜盒,“很好吃,真的。”

“……我明天还会带一些。”

“好,明天见!”

因为今天的米糕插曲,志愿者的科普时间大幅减少,反而更好奇楚姜他们那里有关米糕制作的传统,所以楚姜来图书馆借阅区巩固新知识也没有耽误太久,很快就可以坐公交车回家。

悬浮框看他在本子上记下来,志愿者小哥偏咸口,喜欢听民俗小故事之后,忍不住刷个存在感。

【这样和别人相处,不会很累吗?】

明明是框总看着长大的小孩,但楚姜很多举动,框总也不是很理解。

楚姜会认真记下来父母大哥的偏好和习惯,然后在生活中细微之处给予配合,这是因为家人很重要,值得他这么关注。

但志愿者其实也就是刚认识的陌生人,也要这么费心去记录,不觉得很麻烦吗?

“认识别人,然后初步记录,不是应该的吗?”楚姜倒不觉得有什么,无论结识的契机是什么,但既然拉进了关系,就要用心去对待。

准确的姓名,口味的偏好,甚至一些忌讳或习惯以及对方生日,把这些东西记住,对人际关系的培养和稳固有很大帮助。

认识志愿者小哥是个巧合,但对方提供的帮助,以及楚姜想和对方学东西的事实是存在的,所以记这些东西很正常,要是两个人关系再亲近一点,他会仔细背下来,而不是写在本子上。

【……那直播间读者呢?你不会也有记录吧?】

“所有的记不住,但是经常发言的我可以记住,夸我的也可以记住id。”楚姜从开启直播到现在,也有几个月了,平均每周会直播五到十次不等,评论的读者也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