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赚钱的大头,不应该那么不经用啊?
说到这个,张廷玉其实也挺无奈的,还觉得有些好笑,从怀里抽出一封信递给胤祚,信上写着“六阿哥亲启”五个字。
“我本想等你回来再拆,又担心那边有事,堤坝之事延误不得,就打开看了。”
“无妨。”胤祚不介意这点小事,反正看到不认识的字时,他也会叫张廷玉一起来看。
一目十行地看完,他的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李光地的信中详细地说明近期支出骤然变大的最大原因:工人多了。
清朝不征徭役,也就是不免费征召百姓干活,所以此次堤坝的建设全部都是胤祚出钱雇佣年轻劳动力来做。
为了尽快建好长江黄河两域年年冲垮的堤坝,减少今年因为洪水带来的损失,胤祚让李光地给一份公道的工钱,在吃食上不亏待人。
可能是提供的待遇太令人心动,也可能是知道堤坝建好之后的好处,当地的乞丐都加入到干活的行列中来了。
李光地本来谨遵指令,担心出事,不收年纪大的劳动力,可是那些老人常年受洪水泛滥之苦,心怀感恩,竟然不要工钱也要来帮忙。
混凝土、钢筋都是重要东西,还不便宜,哪能随便谁来都能碰?
人多容易出乱子,万一出个人命,闹事、赔钱是最轻的,影响建设进度,赶不及在洪水到来前建成就麻烦了。
这些老人都是好心来帮忙的,也不扰乱秩序,李光地找人驱散他们,老人们也不走,远远看着,或者帮忙送饭送水,或者在那守着建筑材料,还真抓到几批半夜来偷混凝土钢筋的。
老人们年纪大,眼神却好,一眼就能看到谁卖力干活,谁在偷懒,还能叫出名字来。
有他们当监工,所有人干活都积极了。
时间久了,李光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给那些老人发工钱,却让人给他们送吃食,既不违背胤祚的命令,又不违背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