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歇正琢磨着不同关卡之间的关系,忽然周身环境一遍,空中下起了稀疏的小雨。
他正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坐在路边。同样在路边的还有许多与姜歇类似打扮的人。
大家都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顶级厨师”“优质家政”“贴心保姆”之类的字眼——看样子是在等人雇佣。
然而特别的是,每个人头上还挂着一串数据。
他一眼扫过,145,111,178,120……
姜歇抬头看了自己的上空,飘着159。
正在这时,一个衣着整齐的女人走了过来。她的积分显示为413。
一不小心,她一脚踩进了积水里,把水溅到了鞋子和111的脸上。
“诶呀——”女人叫了一声。
111正要生气,看了眼女人头顶的积分,立刻笑盈盈地拉起袖子,开始给女人擦鞋子。
擦完后,111头上的积分变成了112,女人的积分没有变化。随后,女人一言不发地走了。
姜歇眨了眨眼睛,往边上挪了两步,看向112:“这附近有厕所吗?”
112全然没了刚才的热情,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姜歇心里有了计较。他站起身来,往刚才女人离开的方向走去。
走出几百米远,姜歇来到一个公园。
公园中人们的积分在300到500范围内。大家聊着天,时不时抬头看向自己与对方头顶。
积分似乎是阶级的象征——高积分的人总是高人一等,低积分的人总是百般迎合。
姜歇在公园里走了几步,故意撞上了一个428的男人。
男人瞪了姜歇一眼,姜歇的积分减1。
姜歇回瞪了对方一眼,然而他的积分没有任何变化。
男人鄙夷地笑了一声,转过身去,却撞到了一个积分为613的人。
他立刻连声道歉,表示自己没长眼。然而他的积分依然被减了2分。
姜歇眨眨眼:看了这积分和人际交往有关,且高积分人群的积分影响力更大。
他继续向前走,进入一家商店。
商店的商品除了标价外,还标出了购买门槛,例如某些牛奶积分200分以上可购买,有的则要500分以上才能买。
姜歇挑挑眉:看来,这个积分十分重要,高积分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待遇和好处。
既然如此,那么获得一定的积分或许就是通关的条件。
姜歇拿了个面包,一出商店门,手腕上跳出了扣款提醒——消费10元,剩余金额9090。
——自己需要在钱花完之前完成任务,不然会饿死?
姜歇边啃面包边思索:这些象征着人际资本的积分,是基于怎样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的呢?
数学公式中的因变量是人们的交往行为、社会关系的建立,抑或还有人们的主观评价?
姜歇转了转眼睛,看向四周的行人。首先,自己需要圈出因变量。
走出不远,姜歇看到一个积分低自己较多,仅有45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