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最正常的是宋老太太,几乎是宋文景话一落后,呜呜哽咽声就响起来,她捂嘴,声音带着浓浓的哭音:
“我们找了,找了好多天最后上面要求大部队转移了,还是我坚持留下来找,很快有敌军来了,我们就被冲散了。”
宋奶奶哭得泣不成声,“当时我们为了引开敌军,是将他们兄弟两人藏起来的。”
“等后面找回去,我们找到了被藏在草丛里的老三,老二去引开后来的敌军不见了。”她说话时,声音哽咽一声声抽着。
那个战乱年代通讯不发达,交通更不发达,那样一个小孩子丢失了,基本上就是命都丢了。
他们即便失去了孩子,可命令来该走还得走。
等所有都平静下来再倒回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宋二小姐怎么认回来的?
就是后面他们定期去找一段时间孩子,在路上遇到意外,刚好在同样丢失孩子的地方看到了她,觉得有缘。
又有纪念意义,才将孩子认回去记在老二名下。
都以为已经必死的孩子还活着,宋奶奶早已经又哭又笑的,整个人是难以维持平静的情绪了。
她身体不好,不能情绪激动,这些年,已经很少很少有人主动去提这个已经‘早死’的孩子了。
宋文景闻言,心底的疑惑倒是解了,他是个军人,更能理解战场的残酷。
他无从评价什么,也不能代他父亲将这个亲认或者拒了,那是属于上一代人的恩怨。
他闻言只是道:“宋家有人去找过我,我爸应该是知道你们的。”
知道,却没来认,就可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