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这样的行为,放在谢继宁的前世,非得被骂几句□□不可,但是放在现在,就是谢继宁这个宁州主官对大家工作的认可,对大家的肯定,能鼓舞士气。

谢继宁对所有的参与的人都用大段华丽的词汇来进行表扬,对代表的几人一一的夸奖过去,都激动得脸都红了,恨不得以身报答谢继宁的赏识。

文景逸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赞赏,整个回忆都欢快起来。

在之前的工作进行嘉奖之后,就到了下一个环节,对之后工作的展望。

“如今医馆已经建设完成,大家也该投入下一阶段的事情了,医馆对接下来的事情有计划吗?”

杨典科站起身来,“回大人的话,马上就要入夏,宁州多雨,又湿又热,夏季多发疫症,属下将会到处查看,派发药物。”

“嗯嗯,这事情要重视起来,尤其是老人和孩童,你们要扩大范围,不仅仅是在宁州城,下面的乡镇也要派人去走访。”

杨典科为难的说道:“大人,如今医馆人手不够,要到处走访到位,恐怕有些为难,另外两县的人手同样大量缺少,前些年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的确不够。”

谢继宁已经上任许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较真的人,如果有什么困难,或者做不到的事情不提前说,就答应了能做到,等之后谢继宁查询发现没能做到,都要被处罚。

反倒是实在的表明自己的困难,只要是言之有理,确实存在,谢继宁都理解,不会认为属下无能,反而会想办法处理困难。

正是因为如此,杨典科直接的表明自己的为难,希望能从谢继宁这里得到一点指使。

“这事情的确有些难办,咱们从两方面着手,这第一方面就是招收新的人,如今医馆已经落成,医馆人手不够,想办法从民间招收一些人,给出良好的待遇,考核合格之后就让人上岗,稍稍缓解一下关于人手不够的事情。”

“第二方面也是咱们是重中之重,关于医、药人才的培养,文大人已经早早的就派遣人下去通知这件事,从各乡镇都选人上来学习,你们都做好准备。”

文景逸坐直身体,“正如谢大人说的一样,挑选的人马上就要上来了,不管是学药的还是学医的,你们都要耐心教导,本官知道,你们学医的有磨练几年的说法,本官希望你们不要耽搁那么久,谢大人不能等,本官也不能等。”

“是,属下明白。”“关于药材种植,有不少的药材商人都表明了愿意下去设立采购点,也愿意教导百姓种植。”

当日谢继宁在集市上答应的事情,几家药材商回去商量了一下,有一两家放弃,不参与这件事,其他家都选择了同意谢继宁的建议,想赌一赌。

谢继宁大喜,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当日你们也在,知道本官让他们成立医药协会,你们牵头,制定相关的条列来吧,记住,有一点,朝廷的医馆只有监督的权利,除非他们售假药,趁乱哄抬药价等这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其他的都不能干涉他们,这个要定下行规,之后按照规则来办。”

在这个时代,官府权力极大,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为了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官府的权力一定要限制,不然就会有很多问题滋生。

几个医官都欣然同意,如今的宁州第一医馆都足够大家施展才华,这些个商人的协会,还不至于让他们去动手。

“他们的采购点大家要监督,药材种植可以,但是不能损害基本的农田,农业为重。”

文景逸也补充道:“嗯嗯,的确,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损害农田。”

到这个世界,谢继宁才明白,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要重视农业,打压商人,因为在古代,粮食产量都不高,都是依靠人力,畜力,生产力有限,储存也有限制,整个国家的粮食都是有限的。

一旦有大量的人不种地,很多人就会没有饭吃,一旦遇到什么灾难,就全部完了,交通不发达,就算有钱,等从富裕的地方买来粮食,都已经几个月半年了,什么都来不及了,况且大家还都没钱。

尤其在宁州,人多地少,这农业就更是重点,一旦发生灾难,动乱马上就能发生。

“还有一点,尽量让这些商家和愿意种植的百姓签约,只要种出来,他们必须采购,不能压价。”

“是,大人。”

“这些是都可以之后慢慢商量,如今重点就是下面选上来的人,你们还是要考核一下,然后进行教导想,药部的本官希望一到两年就能得用,之后一边种植,一边学习。”

“至于医部的,你们用心教导,虽然着急,但是也不能放松考核,不能让还没有学出来的去治病,那是对百姓的不负责。”

尽管谢继宁很心慌,想要赶紧培养出医学人才,但是理智却告诉谢继宁,欲速则不达,尤其是学医这方面,不合格的大夫,就是在谋财害命。

会议举行了很长时间,针对各方面的细则都做出了规定,一些问题,也直接在会议上给出处理的办法。

等到会议结束,天都快黑了,谢继宁和文景逸婉拒了医馆的邀请一起吃饭的行为。

面对送自己离开的几个医官,谢继宁叮嘱道:“本官再次叮嘱,没有女子比男子笨的说法,本官希望,进来的学员是一男一女,教出去的也是一男一女。”

“天地有乾坤,阴阳,生的时候就有男女,男人会生病,女子同样会生病,既然你们避讳给女子看病,那本官作为她们的父母官,就必须让她们这些女子之后也能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