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徐霁不明所以,但想起上次卢霖就约过她逛学校,可惜自己当时已经上了高铁,于是毫不犹豫答应了。

老刘还在老地方,手里拿着个玉米在啃,一边啃一边拿玉米粒逗那只土狗,一人一狗自得其乐。

卢霖翻出手机相册去问,徐霁的手机适时响起。

——师姐,我找到那个人了。

——【图片】

——他姓胡,并不是律师,是我们之前的方向错了。

chapter 52

祁岚发来的照片和徐霁查到的人是同一个,再加上老刘的指认,没有任何巧合的可能性。

祁岚说其实之前查错了方向,她一直以为应该是同行在背后搞鬼,所以一直把目标放在以前有过交集的同行身上。

但排查了所有跟徐霁和祁岚有过利益冲突的同行之后,只有五个姓胡的,但哪个都对不上号,他们跟罗美林和边靖的案子没有半点交集,也没有任何间接证据证明他们和那些营销号有关。

转机出现在祁岚的母亲身上,她是做媒体行业的,目光更多的放在互联网上,她提出干脆从营销号那边下手,但是单纯地针对参与过这些事的营销号没有任何意义,就算是起诉他们,最终也只是罚点钱,祁母提出可以查下这些营销号背后的MCN机构。

这家MCN机构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公司是找机构代理注册的,营业执照上的地址是个虚拟地址,根本没有人,MCN下的营销号们常用IP分布在全国各地,显然只是签约代理。

罗美林案和边靖案的时候,网上那些轰轰烈烈的扒皮帖子早被删了个干净,除了祁岚那边刻意保存下来的图片证据之外查不出什么,不少id甚至已经改了,追查很难。

突破口在于最近一次的事件上,不论是吹捧徐霁还是所谓的揭露徐霁真面目,这些号都做得太急躁了,甚至有一篇闭着眼睛硬吹徐霁是在草人设,目的是为了建立自己的营销号体系,而那个时候徐霁已经销号了,导致发布文章的大V号被人一番群嘲。

总的来说,这一波浑水搅得十分到位,带节奏的号多了之后就容易出纰漏,很不幸,就被祁岚给抓住了。

顺藤摸瓜,几番试探,甚至还靠着祁母的人脉找了几个大的品牌商以商务合作的名义前去试探,这个一直藏在互联网里依靠炒作新闻和搬运内容的mcn背后的所有者终于浮出了水面。

胡荣之,X大法学系10届毕业生。

祁岚回学校查了他的履历,他曾是金教授的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成绩突出,但是毕业却并没有选择进入法律行业,反而开始从事媒体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