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渊一愣,“你说。”
“殿下,据属下所知,这大夏不少的名门世家可是都有自己的粮仓的,不如,您跟皇上建议一下,鼓励他们主动捐粮。眼下,边关的粮食,可是不能停的。”
这个道理,夜明渊自然是懂的。
好在距离上次运送过去粮草还没有多久,倒也不至于急上眉梢了。
“那先生的意思是?”
“给个虚职,或者是给份恩宠,或者是赐块匾,这对于皇上来说,不都是极其简单之事?”
这个有道理!
夜明渊频频点头,“来人,备笔墨。”
话落,便又咳嗽了几声。
何子文连忙伺候着喝了口茶,顺了顺气。
“殿下,您眼下只能在府里静养,所以,还得让手下的人们多关注着点儿朝局以及外面的民生问题。您人不在朝中,可是,不能让皇上觉得您就没有存在感了呀。”
夜明渊一想,也是这个理儿。
自己长时间不出现,可是极其容易让父皇忘了他的。
所以,这份折子,一定要尽快地送到皇上手中。
只是,只有这么一计吗?
总觉得,还是差了些呀。
“殿下,大夏下辖这么多的州郡,百姓的问题,就由各州郡自行解决,如此一来,不也等于是减轻了朝廷的压力?”
夜明渊皱眉,“可他们若是没有这个能力呢?”
“身为一方大吏,若是连这点儿事情都搞不定,那只能说,要么是贪官污吏,要么就是无能了!”
夜明渊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个建议的确是很好,只是这个折子,却不能这么写。
换个角度,换种方式。
比如说,由各州郡以及县衙自行解决,若是能不费朝廷一米一面的,那便有希望尽快地得到晋升了。
这样的话,对于那些想要往上爬的官员来说,绝对是一个机会。
将来若是真地被提上来,是很容易为我所用的。
夜明渊真为自己的聪明感觉到骄傲呀。
当天,这份折子就送到了皇上的手上。
而半个时辰之后,李相就被急诏进宫了。
同时,被宣进宫的,还有晋国公在内的几位重臣。
大都是围绕着夜明渊的这份折子写的。
李相倒是一直淡定,“皇上,由那些名门世族们捐粮,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皇上若是觉得可行,微臣可先自己带头起个作用,然后再找到一些富商,由他们捐粮或者是捐钱。倒也不需要明旨,只需要一个暗示便足矣。”
这种事情,若是真地下旨去办,的确是有损皇室颜面。
晋国公也同意这样的做法。
只是,对于这当地的官员来安置并且解决难民的问题,只怕是有些困难。
有些地方,整个县都被淹了,让他们自己如何解决?
拿什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