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就连平民百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也是这般想的。

不这么想的,就剩那些家里曾经丢过孩子的人家了。

在知道檄文上的这条内容后,只盼着自家孩子还活着,还有进义学念书的机会。

在尚京百姓因为这道檄文的内容议论纷纷,觉得育婴堂的那些孤儿不应该跟他们的孩子在一起念书的时候。

卫晞让杜沧散播出去一条消息。

开创天衣阁,合香斋,乃至韩氏铸造这些日进斗金全大雍无人不知的店铺的知行学堂,第一批的学子,就是育婴堂的孩子们。

消息一经散发出去,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就有不少人傻了眼。

随后忍不住纷纷过去就近的店铺求证。

陈青旖身为尚京天衣阁的大掌柜,面对前来求证的百姓们点点头,笑容坦然而又骄傲,“我的确是孤儿出身,来自知行学堂。”

第338章 卫晞的印书作坊【二更】

卫晞最近又征用了凤仪宫就近的一处宫殿。

缘由在温久铭说了一个自己的担忧。

义学建造容易,但能够提供义学孩子们用的启蒙书卷,甚至是再高深一些的经史子集,因为数量太大,不是一时半会能提供出来的。

卫晞这才猛地想到,时下人们所用的书卷,全都是一笔笔抄下来的。

她给了温久铭一个‘我来想办法’的回复,转头自己这边就忙活开了。

先是派辜幸去工部要了几个认字且雕工精湛的匠人,又吩咐小七去墨九那里要了不少结实且耐腐蚀的木料,又备好墨汁,白纸,等到人手和材料全部准备齐全,大雍首家开设在后宫里的印刷作坊就开工了。

卫晞先让工匠们雕刻的便是启蒙书卷上需要用到的字。用一个个切割大小完全一致又打磨光滑的木块,每一个木块上都以阳刻的方式把字反着刻出来。

虽然是要反着刻,但对于几个技艺精湛的匠人来说也不是多难的任务,熟悉了一两天他们就琢磨出来该怎么刻了。

那就是用最薄的纸写上字,然后字朝下背面朝上印在木板上,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透出来的反着的字体。

等到练得熟练后,这个笨方法也就被弃了。

六个工匠通力合作,每人都领了一部分字回去,用了不到五天,就把一本《千字文》里需要用到的字给全部刻出来了。

所有木块刷油晾干后,卫晞亲自动手,把千字文第一页内容需要用到的木块整整齐齐排列在跟书卷大小一致的木框里,随后均匀的刷上墨汁,覆上干净的白纸,白纸上方稍稍按压片刻。

随后把纸张拿起来,周围默默看着卫晞动作的众人就看到了那纸张被印上的工工整整的一整页千字文内容。

全都控制不住地瞪大了眼睛。

“这,这,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