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在郁兰香好不容易侥幸逃脱那场大洪水,又拼尽全力养活孩子,最后为了能寻到丈夫那一丝渺茫的希望,又搬回原先的村子时,丈夫却早有了新的生活。

郁兰香再坚强,都恨命运弄人,更恨蒋卫国放弃得太轻易。

他连她的尸体她的墓碑都没看见,仅凭看到被洪水淹没而荒芜的村子和他人只言片语,便再也没找过她,没找过亲生的儿子,郁兰香怎么能不恨。

凭着内心这一股恨意,郁兰香克服了对陌生环境的怯懦,对自身狼狈的自卑,她绷直了脸,“我是你亲自背着过门的,我喝过公婆茶,我给你养活了儿子,侍奉走了老人,我没有对不住你的,你不能休了我,后头那个,只能做小!“

是,她像之前每个来寻夫的女人一样,坚守着自己原配的地位,她不肯让,也不能让!

这不是因为爱情,也不纯粹是恨意,更多是为了孩子。

如果她让了,她的孩子就要回去跟她吃苦,以后只能做个被人嘲笑没爹的孩子;她让了,她的孩子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一辈子只能在地里头刨食!

郁兰香不愿意,有希望在跟前,她就要紧紧抓住,就像以往每次抓住生的希望那样。

有良心的军嫂同情她,险些被离婚的军嫂也同情她,但这事情不是光有同情就有效。

法律上,蒋大柱和吴思红打了结婚证,而郁兰香什么都没有,能为她作证的人都在那场洪水中作古;情感上,蒋大柱对郁兰香愧疚,对吴思红却是有爱意,吴思红也不肯松口!

“让他们回乡下,每个月寄钱回去!”这是吴思红能做的最大让步。

做思想工作的政委也来劝,让郁兰香带着孩子回去,每个月蒋卫国给打钱养孩子。

郁兰香气得发抖,磕破脑袋的蒋和平在病床上气红了脸,而郁格桑的破身体在这时候没支撑住,送进了抢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