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韩嵩也没离开,就站在那里看着她。

直到许游说:“看得出来,王老师很器重你,也许是因为你的创意,也许是因为你的背景,不管是什么都好,只要你自己心里拎得清就好。如果你的最终目标是人体雕塑,跟着她,不宜太久。”

王老师不是专攻人体雕塑的,而且她的作品,怎么说呢……

许游虽然不懂雕塑的门道,但艺术是一里通百里明,就她的眼光来看,那些作品走的都是同一个套路,换汤不换药,变化不多,技巧却很好,细节也精致。

王老师还给许游看了她第一个拿到国内奖项的作品照片,许游一看,就知道为什么她后面的作品都如此雷同。

第一个大放异彩的作品就是这个调调,后面就持续在同一个主题里深挖,换句话说就是炒冷饭,而且深挖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件可以超越的,只是在细节上磨练更多,但内核和大框架的东西,一直都在吃老本。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圈内比比皆是,但凡一个套路赚了名利,就不敢轻易改换了,越成功就越保守,渐渐的,连自己都对这个曾经满是灵感的主题感到审美疲劳,抓不到灵感,越发匠气。

反倒是韩嵩的那两个线稿,创意十足,做出来的成品融入了王老师的精细技巧,成了这批作品里最出彩的。

安静片刻,韩嵩应道:“我明白你的意思。”

“嗯。”许游又看了他一眼,抬脚要走。

韩嵩的声音却追上来:“你刚才说也许是因为我的背景,为什么这么说?”

许游侧过身,笑了:“有才华的学生很多,可它不是让一个老师愿意联合署名的必要条件,还有可能会被打压,除非,这个学生在其他方面有背景。”

说白了,大部分搞艺术的人都缺钱,也都需要钱。

这个韩嵩一看气质、举止,就不是普通人家养出来的孩子,穿着可以朴素,但气质盖不住。

也许,是韩嵩的背景值得王老师挖掘,也许,是王老师通过他拿到了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