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帖子的内容要是放在微博上,怕是要掀起骂战了,还会引出各路道德评判家,用语言给别人套上贞操带。
但在艺术院校,这样的比例相对较少,而且下面很快就展开了学术探讨。
有人提出疑问,说会不会精神和身体本身就是分开的呢,只不过它们装在同一个躯壳里,才会让人误解它们应该有共识,必须要行动统一?很有可能当身体已经行动的时候,精神还没醒困,又或者精神都发出信号了,但身体却迟迟不敢出有动作。
还有人提到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因为他是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大师,所以分析性也是从这两个角度展开,他把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都归结于性,称生理的饥渴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如果避之不谈,闻性色变,那就等于把美拒之门外。
有人说,虽然自己还没做到,但是也幻想过,如果有一个人,可以保护着心灵的净土,却又在这人世间享尽一切快乐,那这个人可真是将原始的野性和不完美的人性结合的相当彻底啊,有点羡慕了。
有人说,用世俗眼光是不会理解美学的,很多人就喜欢拿“出轨”说事,但在艺术的世界根本没有轨道,难道米开朗基罗是站在轨道里,对着遮羞布才创作出《创世纪》和《大卫》的吗?
米开朗基罗一生有无数情人,一生未娶,连笔下的女性都是对着男性模特画出来的,可是他在精神上却一直爱慕着一个叫珂罗娜的女人。
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的友谊,在精神上的共鸣,也令他走出了长年的悲观情绪。
而后,珂罗娜去世,米开朗基罗精神错乱。
他从未拥抱过她,只站在她的遗体旁,轻吻了她的手。
后来,他对他的学生说:“即便她已经躺在灵床上,我也只敢亲吻她的手,而不敢触碰她的唇,没有比这个更令我悲痛了。”
还有人说,很多艺术家,不管是音乐、油画、摄影、文学,都无法在世俗眼中“正常”的婚姻中还能保持创作的激情,婚姻生活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扼杀,将他们变得越发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