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没坐下,绷着身体一字一句地说:“我之前有拍过一部电影,成绩……不大好,但有获得过一个电影节的奖,这是我准备的新电影剧本,可是看好的人不多,我一直没能找得到投资,就来您这碰碰运气。”

朴穹灿的声音越来越弱:“……这部电影,可能需要挺多投资的。”

放在最上头的是这位导演的简历,朴穹灿虽然也是电影学院出身,但他毕业的院校,在国内的几座电影学院里,相对较差一些,而他毕业后花了有三年的时间,拍摄了一部电影,叫《牦牛和母亲河》,至今没有公映,只在国内的一条独立院线上点映过几场。

票房嘛……也极其惨淡。

不过类似这种独立影片,基本也不存在票房逆袭的可能。

林濛对这部电影没印象,便翻了下下头的项目书。

这本项目书很厚,包含了剧本和导演亲自算出来的投资,嗯,这投资嘛,基本是一言难尽的。

林濛看到上头给导演的工资和分红写着0,就忍不住挑眉,不过想了想也可以理解,类似这样的独立影片,其实有不少还是倒贴钱的。

剧本其实反而不厚,印在上头的名字叫做《西山上的少年和少女》。

林濛只是这么一看,竟有些看进去了。

这剧本,只能用难讲两个字评价。

它讲述的,是国内中北部,有这么一个贫困的山区,叫做西山。

“西山人,生来就是注定得穷的。”不服输的少年和少女,折腾了半辈子,可最后还是屈从于命运,和以前他们看过的老人一样,坐在路边,对着路过的孩子说了同样的话。

它讲的故事内核很残酷,“穷是一个循环”,这当然不是阶级固化的意思——

它讲的是,一个早就失去了精气神的地方,无论多少救济,都帮扶不起来。

政府的官员来过、爱心人士来过、扶贫办来过……他们人来人往,用尽心力,最后站在那山头,看着下头平静的村落,用力地吐了口唾沫:“你们这土里,就种着你们的穷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