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星大气中,有78都是氮气,氧气占了21,另外还有09的氩气和01的其他气体。不过,氧气的含量并不永远维持在21的比例,纵观历史,蓝星大气中氧气的含量有过许多次波动。

甚至在蓝星形成的前20亿年时间里,我们的行星上几乎没有氧气存在。直到一种名叫蓝藻的生物出现,情况发生了改变。

这种生物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再加上火山喷发也释放了一些气体,蓝星迎来了大氧化事件,从此适合靠氧气生存的生命存在。

从那时候开始,光合作用就成为了蓝星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一度因为氧气太多,导致石炭纪出现3米长的“巨型蜈蚣”、翼展70厘米的巨脉蜻蜓。

更加夸张的情况下,蓝星过高的氧气含量甚至在24亿年导致蓝星大降温,冰盖一度延伸到赤道附近,也就是著名的雪球蓝星时期。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蓝星的氧气含量来到了今天的21,对于人类来说已经相当舒适。

不过,有研究表明蓝星这个含有氧气的大气层,并不是它的永久特征。

在未来,植物的光合作用仍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蓝星氧气的含量。

不过,这些植物能长成什么样,也要取决于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太阳。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人类呼吸的氧气是这样的,太阳也是如此。

太阳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通过核聚变发光发热,并且未来50亿年里仍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