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1868年被派往我国,作为英伦驻华公使馆的大夫。
他同时还接受了一份,收购我国工艺品委托。
委托方是现在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当时还叫南肯盛顿博物馆。
布绍尔在我国工作了整整30年,诊病之余研究我国文化,收购我国的工艺品。
他在1882年把收购253套,我国工艺品交给了博物馆,其中大部分是瓷器。
而这个并不是个桉,在西方国家是普遍现象。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西方国家对我国古董趋之若鹜,这导致了我国彷古行业兴起,特别是在彷古瓷这一块。
在彷古瓷技术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接底技术。
现在陈文哲手种一件明黄色的小碗,就是明显接底的作品。
之前陈文哲做修复瓷器的工作,可是把接底技术练到了大师级,所以他很了解这种技术。
在民国时期之所以会诞生这门技术,是因为瓷器底部往往是判断瓷器的重要依据。
大部分人会通过瓷器底部,来检验瓷器的真伪。
而接底技术,正是为了迷惑这些只看瓷器底部的人。
一般情况下,可以依据以下三点,通过瓷器底部来判断瓷器本身。
对于大部分瓷器而言,表面会覆着一层釉,瓷胎上的信息会被釉给掩盖。
而瓷器底足的一圈没有釉的,通过底足就可以得到胎体最直接的信息。
官窑瓷器底部常常伴有款号,比如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底部书写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
而民间瓷器底足往往不写年款,只是画一片树叶或者一个圆圈。
除了款号外,从书写细节上面也能看出瓷器的年代。
底部一些工艺上的细节、特征以及手工留下的痕迹,也能够成为判断一件瓷器制成年代的依据。
接底之所以如此流行,除了很多人通过瓷器底部,来判断瓷器本身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量大价低保存完整!
瓷器底部是非常难以损坏的,一来底部要作为瓷器的支撑,本身做的比较厚实;
二来底部面积比较小和隐蔽,不容易受到外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