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烧制过程中,就会容易出现瑕疵,导致烧制的成品率较低。
宋徽宗时期,烧制官瓷是不计成本的,所以当时烧制的官瓷的玉质感是最强的,造型也是最经典的。
至于官瓷的制作工艺,到底有多少道工序,这个还真要好好研究一下。
不过,总归是七十多种,这些每一步都必不可少,都需要好好研究。
只不过里面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料。
而这一步也不算难,除了先前提到过的配方,也就是开封土了。
因为北宋官瓷,是采用开封周边地区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的高岭土为制作材料。
挑选到了适合烧制北宋官瓷的原材料,还需要了解材料内部构成。
主要是长石、方解石、石英石、玉石玛瑙。
这些主材料怎么搭配,都占据多数分量,还是需要好好试验一下的。
而除了这些材料,还有配料草木灰合石灰石。
调配好了配方,还需要仔细研磨。
沉化后的原材料,再经过精炼、碾碎,然后再用专业工具研磨,研磨之后再有晾晒、沉化之后练泥。
由于北宋官窑有一部分是模制的,所以还有一步特殊的工序,注浆。
这道工序在现代,一般只有大批量工业化的产品,才会用到。
而在北宋,这可是先进技术。
当然,这种技术也不是随便用的。
特别是古代官窑的匠人,他们就算是用模具制作瓷器,也跟现代的大路货不同。
古代生产出来的官窑瓷,也肯定不是现代粗制滥造的注浆货能比的。
比如注浆模具在塑型的时候,就反馈出来官瓷造型,开始修胚。
修胚很关键,多一分而肥,少一分显瘦。
因为官窑瓷对造型的要求特别苛刻,所以说官瓷的造型是第一位要素。
制胚结束,才是素烧。
等造型晾干之后,再进行素烧,炉温达到900多度以后定型。
之后为了追求薄胎厚釉,要经过三次沾釉,因此,施釉技术是很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