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杨桃穿好了衣服,披散着头发出来,见到一院子的人也愣了:“韩峰怎么了?”

手电筒下,小姑娘睡眼惺忪,还带着些小孩子的迷迷瞪瞪,张淑琴上前就抓住了小姑娘的手:“好孩子,你知道我家峰峰去哪了吗?”

第四十五章

在偏僻闭塞的永喜县, 八十年代的父母们大部分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他们抚育下一代的核心思想还是从上一辈那里继承而来。

他们小时候大部分都饿着肚子, 能够填饱肚子已经是最大的幸事,自己也不曾尝过小时候被尊重的滋味,一时半会也学不会去尊重一个小孩子的意志。

一个孩子成长的岁月里,总有过无数次与父母意见相左乃至被责骂或者挨打的经历,以至于生出离家出走的念头, 只不过很多孩子选择了忍耐,只有极个别的孩子付诸现实。

王宝山家访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王老师, 我家孩子要是不听话,你使劲打!”

家长不但自己动手,还鼓励老师动手。

在学校被老师打过的孩子要是回家眼泪汪汪向父母告状:“爸妈, 老师今天打我了。”得到的不是父母的关爱, 以及要拉着孩子去学校找老师理论, 而是一个字:“该!”

要么就是肯定句:“你肯定犯错了!”

离家出走的韩峰简直是勇气的杰出代表。

张淑琴听说杨桃儿也是在学校门口跟韩峰分开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都快要绝望了:“这可怎么好啊?他到底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