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尧一边让杜生负责扩大制药厂的规模,一边敦促医药高等研究院附属医院的建设,还不忘分出心神来推进课题组的研究任务。
万事开头难,医药高等研究院新招进来的研究员们对这句话都深有感触,他们刚来到医药高等研究院的时候,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就如同鸡立鹤群一般,身边都是大佬,唯独自己是个菜鸡,可在医药高等研究院工作到半年之后,他们的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哪怕是独立负责一个小项目,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不再需要谢书尧时时盯着了。
而且谢书尧是当初怼学术不端的主力军,来医药高等研究院的人哪里敢搞什么学术不端……他们怕谢书尧‘大义灭亲’。
不缺经费、不缺实验设备、不缺指点,三者齐备,要是再做不出科研成果来,那只能怪自己的实力太菜了。
医药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俨然已经从普通科研狗飞升成了科研领域的哮天犬,这么多厉害的科研人员心甘情愿地冲淡医药高等研究院这个‘科研重器’上的‘螺丝钉’,搞科研的速度可想而知。
医药高等研究院附属医院建成,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谢书尧担任了附属医院的院长,她亲自剪彩,同她关系好的那些医药学界的同行都来捧场了。
李勤校长和徐康院士也来了,二人见附属医院才开业就涌来了很多的病人,有些心惊,问谢书尧,“谢教授,你这是还请托儿了?”
谢书尧脸上的笑容僵住,“请什么托儿啊,这些人都是早就打算要来的。”
她看了一眼已经挂号的名单,调出一张AI自动合成的柱状图来给李勤校长和徐康院士看,“你们看,挂号的七百多个人里,有三百来个是和肺癌相关的,剩下人里,还有不少人是得了癌症,想到我这儿碰碰运气的。你们信不信,如果我限制了制药厂的药物供应,今天来看病的人数还能再翻个几倍?”
李勤校长和徐康院士自然相信。
当初靠计算药学在世界医药学界展露头角的谢书尧早已经脱去了稚嫩,她已经变成了国际抗癌领域的专家,她在哈佛大学生物医学系读博期间写的博士论文已经成为了现代癌症理论的一大重要研究方向,她发表在各大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也成为了医药领域的必读书目。
而这一切,只是冰山一角。
第140章 第一百四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