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讲下来,谢书尧自己都出了一身汗,她将一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又将课后任务布置了下去,回头就出了教室。
教室里的学生看她的眼神实在是太复杂了,要不是她一旦开讲就会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估计她都撑不下这一堂课来。
她一走,教室里就炸了锅。
“我靠!我们同时入的学,她都已经博士毕业了,我才念大四?”
“还是哈佛大学生物医学系的博士!我刚刚去咱学校的官网查了一下,走的是最高级别的人才引进待遇,她发表的文章几乎都是顶刊!别人发《science》和《nature》费老鼻子力气,她发《science》和《nature》就和吃饭喝水一样。”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skr人!”
还有些人围到了张莉莉、姚雪苋身边,故意问,“看到你们曾经的室友变得这么牛逼,你们心里有没有什么想法?”
张莉莉一脸无悲无喜,“还能有什么想法?她又不是现在才突然牛逼的,人家大一的时候就在生物国重承担项目了,我们还在修思修、近代史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学术理论……这已经不是羡慕和努力就能补得上的差距了。认清现实之后,我觉得这样也挺好,毕竟我和这样的大神还同住过一间宿舍,你们和大神说话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姚雪苋苦大仇深地翻着自己的笔记本,道:“她在课上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教材上有的她会讲,教材上没有的她也会讲,我记笔记的速度根本跟不上。你要问我现在有什么想法,我只盼着她能看在我们是同一级入学的份上,期末考试题目的难度设置得低一些,看在我和她当过一个月室友的份上,不要让我挂科。这临床诊断学……
第一节 课就让我深感吃力。”
有人问坐在第一排最中间听课的周桦,“桦桦,你呢?你有什么感想?”
周桦面无表情地给自己打了一管鸡血,“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追上室友的步伐!”
问这个问题的人一不小心就说了实话,“能追的上吗?我觉得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了。看看咱们系里那么多的教授,搞了一辈子学术,也没有一个有这么高的成就啊。”
周桦咬牙立志,“追不上也要追。”实际上她的内心早就崩溃了。
有一个这么超神的榜样,怎么追?
医学生的学制是五年,在大四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准备考研或者是出国了。
相比起其它专业,医学生想要出国拿博士学位的话,难度比较高,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读研深造,有些人在读研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科研,读研结束之后就走上就业岗位了,有些人想在学术道路上走下去,会选择一所不错的高校继续深造。
并不是所有‘好学生’都会走上科研岗位,有些人只是按部就班地学就可以把成绩搞好,但他们对于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对于搞科研,不少人甚至会觉得枯燥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