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如果是做硕士学位论文的话,他们肯定不答应,哪怕在院士团队里得不到院士的亲自指导,那也是为院士打工的科研狗,谢书尧的简历虽然漂亮,但与院士这个水平还是差了不少的。

而且他们已经在院士团队中干了两年,研究的内容也基本已经定型,要是跟着谢书尧去做项目,说不定得更改硕士论文题目,那风险太大了。

徐康院士道:“不是去做硕士学位论文,而是去攻读博士学位。实话实说,我每年只能招两个博士,轮到你们的时候,名额早就不够了。”

“谢书尧教授是咱们学校的特聘教授,科研能力十分强,每年都有两个博士招生的名额,她从今年后半年就可以招生了。”

“你们应该听说过下谢书尧教授的名字,虽然年轻,但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却是相当过硬的,那么多篇论文,都是一区高水平SCI,在《nature》和《science》这种顶刊上都发表过文章,跟着她做研究的那两个硕士生,人手也是好几篇一区文章,比咱们这边的很多博士都厉害。”

“而且谢书尧教授手上的项目非常多,前阵子刚刚批复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研发专项中,谢书尧教授拿到手的项目共七个,合计一亿两千多万的经费,你们如果关心这方面的话,应该会知道,咱们学校经费上亿的研究员,只有我一个,这还是因为我的团队比较大,将近两百余人,而谢书尧教授的团队还在刚刚搭建……这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机会。金陵药科大学本身是比不上京大医学部的,如果你们能在京大医学部跟着谢书尧教授多出一点成果,发个十篇八篇的一区文章,国内所有开设药学的高校,基本上是随便进吧!”

那两个硕士还有些拿不定主意,徐康院士让他们回去再考虑考虑,不知道这消息怎么就传到那些正在为博士后出站而努力脱发的博士后耳中。

博士后之间的竞争多么激烈啊,**文,出基金,赢者上,败者滚……这些人知道**文有多么困难,故而更加清楚谢书尧团队能够猛猛地发表一区高水平学术论文有多么难得。

那些有读博想法的硕士在听到风声之后,也纷纷请出各自的硕导来找徐康院士说情,

一大帮人主动找徐康院士来申请这个机会,徐康院士起先还有些不大乐意,他有点担心金陵药科大学的‘新生代科研狗’都被谢书尧给挖走,可是转念一想,这些人都是要留在金陵药科大学的,同谢书尧的关系越好,就越能将谢书尧牢牢地捆绑在金陵药科大学的船上,值得!

等那两个硕士做好决定,打算撸起袖子跟着谢书尧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被徐康院士告知,“不好意思,竞争挺激烈的,当时你们不同意,消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传了出去,现在已经报满人数了,你们要是有读博想法的话,建议去尝试联系一下其他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