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怔了一下, 张张嘴没说出来话。
项骆说的也许不好听,可完全在理。周娜娜打小人就厉害,有自己的主意。当初周文树自私自利,一心为了自己的逼着周娜娜去嫁甚至勾引不喜欢的人。
项燕为了周娜娜着想,不想让她涉足危险固然是为了她着想,可违背她本人的意愿叫她做事,不同意就只当是小孩子不懂事,等以后就明白了,跟当初的周文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这不能怪项燕思想守旧。而是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本身就容易对自身的定位产生偏差。
孩子长大是很快的。从吃什么都要听父母安排,到拥有自己喜欢的口味的过程是很快的。所以几乎每个父母跟孩子之间,都有个孩子“挑事”,父母强迫孩子吃什么的时候。
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不听安排了,是不是有病了?或是叛逆期单纯的不听话?
长大以后更是如此。
当父母跟孩子的思想选择有了差异以后,父母也只会下意识的否定孩子的选择,觉得不过是孩子还不懂事时候的小孩子思维,只有自己想的才是对的。
这个绝大部分父母都会面临,所以这期间的父母与孩子是需要一个磨合期的。
而周娜娜恰恰是与项燕缺乏这个磨合期。
而周婷婷还没到这个时候。
话题到了这里,也就凝滞住了。项骆也不想气氛继续尴尬下去,开始给周娜娜说起了她离开后村里的所有变化,包括对付那些丧尸动物、挖陷阱、建围墙,还有养鸭子,以及最近的周兴风。
周娜娜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会评价几句。等说完了,项燕还有些不甘心:“你看看现在村里发展的多好。家家户户都有粮食,条件都好。只要不懒,就都能吃上顿顿有肉的日子。你何苦去部队里过哪些苦日子。”
周娜娜却道:“妈,我不知道你年轻时候什么样。是不是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可你想做的事情,跟现实放在一起同样唾手可得,你选择哪一个。而且当你想做的事情,你已经迈出去了一大步,在相对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你还能回头过平淡日子吗?”
项燕见她劝不住,用力叹口气:“可想做什么至少别有危险啊。要是以前也就算了,现在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打仗了?你要是去做个饭接个电话也就算了,可听你说去的还是危险的地方,那是女孩子该去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