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嫔妃生产以及新添的那几位小皇子、小公主,才是宫里头等大喜。
一下子添了三女两儿,可把建昭帝给高兴坏了,险些又要开恩科,被内阁摁了下去。
去年大皇子降生才开了一回恩科,明年太后娘娘大寿,又来一拨恩科,再加上今年……陛下,恩科不是大白菜,想开就能开,众臣苦口婆心)。
建昭帝这才记起来,确有此事。
于是,思忖再三,龙手一挥,赦了一批人犯。
先把诏狱空出来,如此才能装得下后来的那堆人。
毕竟,高兴的事儿办完了,接下来,那必须办更高兴的事儿啊。
比如充盈国库、让大齐诏狱间间有人住、房房不空置。
建昭帝深为自己鞠躬尽瘁的节操而感慨,甚至一度想给自己加官进爵。
自然,他要真敢这么般,这光辉灿烂的事迹,必将永载史册,好在他还算保留了几分理智,没有被幸福冲昏头脑。
天子龙心大悦,后宫自亦是一片欢喜。
然而,这欢喜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却又难言得紧。
荀贵妃、淑妃并贤妃这三位高位妃子,无一例外地都生了女儿;反倒是和嫔、徐昭仪二人喜得龙子。
因产子有功,和嫔很快便将顶上空出来的德妃之位,而徐昭仪亦将获封嫔位,甚至更高。
此亦大齐后宫祖制,纵是有谁不乐意,那也得扯出个乐意的笑脸来给人瞧。
那几日,景仁、翊坤、储秀三宫的气氛,十分古怪,搞得前去宣旨赏赐的侯敬贤、常若愚两位大管事都有点儿怕。
想想也是,任是谁被一群脸上带笑、眼神幽怨,说话阴阳怪气的女人围着,都不可能会觉得愉快。
而除却这头等大喜,更有一件令某些人欢欣鼓舞、而另一些人则怨毒愤懑的喜事,传遍了六宫。
周皇后又有了!
若此番再诞下皇子,则她就真是三年抱俩,外头差不多的夫人太太们,也未必有这般好运。
一时间,坤宁宫外排起了求见的长队,诸位嫔妃纷纷以行动表示,她们深深地敬爱着皇后娘娘。
喜事连番而来,皇城中一派热闹,一如这火热的时节,而喈凤宫与哕鸾宫,却显得有些冷清。
三位殿下不约而同地“学业繁忙”,只派人给诸位产子产女的娘娘们送去了合宜的、绝不会惹出是非的贺礼,便再没往前凑过。
其后,皇后娘娘又验出有孕,欢喜之余,各赏了三位公主几套头面,又命人传话,让她们“专心读书”,免了她们的定省。
自此后,三位殿下更是只在仁寿三宫走动,鲜少外出。
她们的举动,长辈们是默许并赞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