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四面八方的宾客创造商机,而赵家正在风口上。

赵玲珑不意生意太快扩展,一是稳扎稳打以求长期发展,二是如今赵家的现况已经抢了不少生意。

渝州城堂食生意不说上千户,八百是有的,大家表面乐呵呵的,逢商会酒樽高举称兄道弟,背后指不定眼红成什么样。

如此安稳几日,正赶上赵玲珑去‘香堂’厨间巡查,负责香堂照应管事的崔家人几次欲言又止。

此行崔昫亦在其中。

这番情状落在二人眼中,哪里会不晓得这是有事发生。

厢房中,被问话的人老老实实地道尽。

——“最先发现有商户模仿咱们底锅汤水,大家都没放在心上。那番椒料供应只东家富足,且配方是玲珑掌勺亲自操刀,寻常人轻易做不出来。”

——“最初味道一般,去的人也不多。日子一长,香、味、气越来越像,再加上定价比香堂低,分走好大一批食客。”

——“后来才知道是咱们用废的汤汁,夜郎君从后门收走,街角一过几文钱转手给了别人。”

管事是能干之人,一番话条理清晰,很快就将事情原委说清楚。

赵玲珑并不意外。

世上有人从正道学师,就有人背地偷艺。

庖厨一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舌头灵敏之人尝过东西,费些功夫不愁酿出一锅新的红汤水。

理儿是这个,但要让赵玲珑默默忍受了,却又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