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的,嘉善书院里夫子的水平比这里其他夫子的水平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孩子们资质也都不差,没道理考不过他们。而且你不还给他们做了模考嘛,肯定会考好的。”
但愿吧!
终于度秒如年的等来了榜单,今年整个府县试一共上榜就只有两百多人,嘉善书院出来的占了三分之一还多。
对此参考的一共就没过百,这上榜率简直是奇迹。榜单一出来,整个府都快疯了,要不是今年嘉善书院的招生时间已经过了,怕是嘉善书院的门槛又要被踏破了。
等到后面府试、院试及乡试的骄人成绩一出来,嘉善书院,北地第一书院的名声算是彻底坐实了。
据说还有人把嘉善书院取得的成绩跟江南几大出院,甚至京城几大书院相比,发现也丝毫不逊色。可以说嘉善书院一战成名。
到了承乾九年,张泽轩回京述职的时候,嘉善书院的学生总人数已经超过500人了。
这个人数或许在现代看来,只是一个大学里中等学院的规模,但在文盲率90%以上的大周,这个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
“大人路上保重,一路顺风。”
“院长一路保重……”
张泽轩在北地待了六年多,将近七年,来的时候这里一片荒芜,民生凋敝,离开的时候,虽然不敢说这里堪比富庶的江南,但老百姓的日子确实好了太多太多。
一听说张泽轩一家要离开,不管是大户商贾还是普通百姓都自动自发地的到城外来送行。
这个拎着自家养的鸡鸭,那个拎着一篮子鸡蛋,还有大棚里种出来的各种菜蔬、瓜果,还有自家种出来的人参。
张泽轩红着眼圈躬身给大家伙行了个礼,却没收那些东西。
至于大户、商贾们特意送来的万民伞,张泽轩实在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了,只是这万民伞回到京城就被他送宫里转送给皇上去了。
“你倒是会做人,你是不知道,皇上看到那把万民伞,乐的呀,整个早朝嘴巴都没合上。”宋骓轻笑,端起一杯茶盏放在唇边轻抿了一口。
几年前张泽轩离开翰林院不到一年,宋骓也跟着离开了翰林院,之后就一直在吏部做事。这么多年,两人一直没断了通信。
张泽轩把万民伞送进宫这个主意,也有宋骓的一份功劳。只是谁都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张泽轩笑着摇头,“你这几年在吏部如何?”
“还好,你也知道,我家泰山大人就是吏部侍郎,所以一般情况下,也没人没事找事找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