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重生就是这点不好,许多事都是以后会发生的,他不能提前说出来,况且这一世许多情况都已改变,以后的事到底还会不会一模一样地发生,他也不知道。

不管前世华扬舲做了什么,但现在他就是还没做,甚至没有查到蛛丝马迹,皇帝要是非说他有异心,估计会被大家当作疯子。

“不能直接搜查,因为……”谢如琢不想承认,但还是尴尬道,“朕怀疑的根据都在心里,只能暗中查。”

卫央也无言了,这真是件说不清也道不明全凭皇帝自己猜测的怪事,但谢如琢从来没有过胡乱猜忌,登基以来甚至还没有大张旗鼓地查过什么人,再看谢如琢的神色也很是惴惴不安,他选择相信谢如琢无法言说的“直觉”。

“是,臣明白了。”卫央行了一礼,“臣会尽力查。”

谢如琢点点头,又道:“如果这半月华扬舲又去见宋青来,务必告诉朕。”

虽然不确定这样查是否能查出什么,但谢如琢也没有其他办法,他不知道这一世华扬舲不做兵部尚书,如果叛变要怎么和大昭联系,而经历前世对此人的了解,他确信若真是那样,华扬舲定然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如何掩埋所有痕迹。

心里揣着事的谢如琢又几乎一夜未眠,早上起来时,何小满说,沈辞已经带着三千营离开乐州了。

谢如琢愈发闷闷不乐,没睡好食欲不佳,早饭吃了几口就说胃不舒服,何小满也很是无奈,不知道在沈辞回来之前,还能不能好好吃一顿饭。

三千营都是骑兵,此去沧州又无需带太多辎重,毕竟朝廷一点都不想让裴元恺占便宜,巴不得空手去,几千人在裴元恺那儿蹭吃蹭喝两个月,因而一路行得轻快,赵柯有些跟不上,慢一步跟在后面,反正沈辞总不能一到沧州就能跟裴元恺打起来。

走了三日还不到,沈辞便入了沧州地界,一路走来看到的卫所屯田情况,他们都心照不宣,当初清查卫所时,沧州下面的卫所谢如琢没有怎么动,只收拾了裴元恺在绥坊地方上的势力,因而沧州下面的卫所还是和从前差不多,屯田都被人重新划过范围,完全是私田的模样。

在各地卫所停驻时,他们还遇到有来屯田查账的人,看样子是裴家的人,他们没多问,当作没看见。

沧州在二月初就已和北狄在交战,裴元恺在黎平县,去年沈辞因沧州退战,赶来驰援过,前世这里还曾是沈辞不愿回想的梦魇。

裴元恺几个儿子里,常年跟在裴元恺身边打仗的是大儿子裴云青,沈辞就小时候和他见过一面,其余时候都遇不上,但沈澈说得对,裴云青的长相确实最像裴元恺,不过眉眼可能更像母亲,不是剑眉,眸子也不够深。

裴云青是来负责交接一应军务的,两人的官职阶品恰巧是一样的,淡淡点了个头算是打了招呼,再没其他话。

沧州的布防和作战还是以裴元恺为主,朝廷这回同意让沈辞来,对沧州这边的说法是实战操练,凡事听裴元恺的调遣,因而三千营暂时编入了沧州军之中,沈辞处理完了事,便跟着裴云青去见裴元恺。

裴元恺的营帐十分宽敞,内里的布局和一间屋子没什么两样,一半与下属们议事,处理军务,推演战局,另一半用红木屏风隔开,应当是起居之用。

帐外的卫兵禀报了之后,沈辞一走进去,见帐中有十几个人,看来是在商议作战计划,此时看到他,都齐刷刷用探究的眼神盯着他,唯一镇定自若的倒是裴元恺本人。

从小到大,好像裴元恺每次见到他都是这么平淡,没有必要激起任何情绪一般。

时隔两年多,沈辞再一次和那对与自己相像的双眸一触即分,眸中像常年浸润血气的目光让他不自觉想转开眼,恭敬地躬身见礼:“卑职府军卫指挥同知沈辞,奉朝廷之命暂入沧州军,见过裴总兵。”

帐中突然就静了下来,外面的风声都变得清晰了许多,裴元恺好一会没说话,沈辞就保持着见礼的姿势也不说话,直到裴云青都觉尴尬了,准备说点什么好,裴元恺不咸不淡地笑了一下,道:“我上次见沈将军的时候,沈将军刚刚升任绥坊都指挥使司的经历,两年多的时间,沈将军就已是指挥同知了,还次次大捷而归,年少有为,令人佩服。”

沈辞低眼淡声道:“裴总兵过誉了。”

两人明明没有剑拔弩张,但仿佛就是充满了凛冽的杀气,像两把无形的刀刃来回较劲,在裴元恺收回锐利的目光后,众人都松了口气,感受到气氛略有缓和,这才从长桌前站起身,客套地与沈辞互相见礼。

“后日与伊勒德在城外有一战,沈将军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也来一同商讨?”裴元恺指了指靠近沈辞的一个空位,“沈将军想让三千营和北狄骑兵打一场,想必不会介意后日出战?”

沈辞向众人一一回了礼,坐下颔首道:“卑职和三千营听凭裴总兵的调遣。”

裴云青坐在了沈辞身边,把自己没动过的茶盏推给了沈辞,裴元恺就着前面说了一半的作战计划继续说,帐中那十几个人终于把目光转了回去,没有人敢在裴元恺说话时走神,但裴元恺问他们问题,他们也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帐中的氛围给沈辞的感觉是既有严明的纪律,但也可各抒己见,不难看出裴元恺在这些人心中是值得敬重的将领,裴元恺与大家议事时的态度也拿捏得挑不出错,掌握着绝对的权威,又给了下属畅谈的机会。

沈辞一直都知道裴元恺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是一世狂傲的许自慎都几次三番不吝称赞的将帅之才,许自慎曾经还说过,在战场上抛开一切公平地对决,他自认只有裴元恺才堪与他一战,连吴显荣和宋青阁都看不上,北狄最善战的汗王伊勒德在他眼里也不配提上一嘴。

北疆四镇中沧州位置最靠前,是真正最靠近北狄的地方,散乱的城池分布对于作战也最困难,裴元恺在这里守了三十年,从无败绩,这点上沈辞也很佩服他。

沈辞几乎没有开口说话,参与议事的军官显然都对如何作战万分熟悉,与裴元恺对答如流,不需要他一个不怎么熟悉沧州的外人献什么策,况且这种时候非要说话就很像来砸场子的,接下来还要待两个月,沈辞并不是很想过度日如年的日子。

他发现裴云青也很少说话,往往裴元恺点到他名了才会说上一两句,不过说得都挺在点上,他猜这大概是在大家心目中尽力留下谦逊的形象,毕竟目前来看,裴元恺是把大儿子当下一位沧州总兵培养的。

后日的作战计划已趋详细,还把沈辞带来的三千营也算了进去,等商议得差不多了,裴元恺似是才想起沈辞来,看向他道:“后天就劳烦沈将军带一万人在后军,守住后方防线,若前军和中军力有不逮,后军换上,左右两翼有变故,也由后军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