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他怎么能让沈辞知道他对这事自愿得不得了呢?

必然要抓住机会让沈将军哄他,心疼他,然后更爱他。

沈辞不知自己上了套,早已把那帮人骂了个遍,这一世他们竟然更为猖獗,还没到乐州就按捺不住了。

再看只敢躲在他这里哭的谢如琢,沈辞真是心疼得要命,眼下与谢如琢最亲的人该是太后,可这母亲也不是什么正常人,也难怪谢如琢受了天大的委屈都没人说。

“陛下,不管发生什么,臣都是站在您这边的。”沈辞拽来外袍干净的袖子给谢如琢擦了眼泪,“臣愿意为陛下做任何事。”

谢如琢隔着眼前的水雾直视沈辞:“朕要你做坏事呢?”

沈辞温声道:“在臣眼里,陛下让臣做的事没有坏事,臣求之不得。”

谢如琢一只手撑在床沿,半直起身靠近他,眼神幽冷地俯视下来,像要把这个人圈入领地,永远地占有,霸道地说:“沈将军,你此生都要忠于我。”

“是,臣此生都效忠于陛下。”沈辞深致的眼眸不闪不避地回视,口中呼出的热气喷在谢如琢的脖颈上,暧昧的气息让他眼底也染上了占有的欲望。

谢如琢满意了,勾起唇笑了一声:“沈将军,我们靠太近了哦。”

沈辞:“……”

不是你非要靠过来的吗?

第6章 新都乐州

五日后,裴元恺打开了乐州的大门,谢如琢昭告天下大虞都城北迁,发出讨伐许自慎的檄文。

大虞以武定国,昔年太.祖每年必往乐州围猎,一住便是三月,乐州一度曾有“次都”之称,行宫内仿照坪都金水桥建了更小巧一些的汉白玉石桥,被称之为“小金水桥”,宫殿在各地行宫中也最为恢弘。

裴元恺果真如他信中所言亲自领兵相迎,仿佛自己真是个忠臣良将。

次日,孙秉德做主在乐州为谢如琢重办即位典礼。

朝阳初升,朱红宫门在礼乐声中洞开,小金水河澈亮如玉带,谢如琢祭过宗庙,锦衣卫为仪仗在前开路。

谢如琢穿上了前世熟悉的玄色龙袍,饰金色团龙纹,串着五彩玉的十二旒自冠冕上垂落,朱、白、苍、黄、玄五色圆玉在秋日艳阳下闪着炫目光泽。

身后众臣山呼万岁,他沿着九龙戏珠的丹陛走上丹墀,迈入行宫正殿,抬头望着那座高高的龙椅,过了很久才缓步走上前去。

前世的他每一天其实都在重复这条路,做的每件事最后通向的都是这座龙椅,似乎除了做这些,他已经无事可做。

无喜无悲,终日孤独。

谢如琢坐在龙椅上低头苦笑,近来他时常是这样矛盾的,庆幸着很多地方都和上一世不一样了,又悬着一颗心如履薄冰,昨日练字时还下意识在纸上写下了“重蹈覆辙”四个字。

天子天子,他要是真的受命于天,能与老天爷对话,前世何至于所爱之人死别,所护之人疏离,所信之人背叛。

阳光在殿内变得温和,龙椅周围大半笼在阴影之中,谢如琢透过轻晃的垂旒望向跪拜的臣子,残破的河山,遥远的故都。

属于一个帝王的沉重担子再一次压在肩上,少年单薄的身体微微佝偻了一下,又很快挺直,将要出口的疲惫轻叹终是埋在了心底。

新都始建,内阁与六部在最快的时间内让朝局重新步上正轨,只两日,新都各府衙便各司其职,公文有序涌向内阁,再由内阁传给司礼监。

孙秉德没有想到在接皇太孙北上一事上,谢如琢是来真的,诚意比他们每个人都真,竟自己迫不及待提出要尽快南下救人。

“宋青阁已同意亲自领兵一万南下池州,助太孙北上。”谢如琢随意翻看着奏本,“裴家也会至少出兵一万,朕已答应让裴云景领兵。”

次辅韩臻问道:“裴元恺会在这时候答应出兵南下?”

谢如琢道:“裴云景肯定会说动他爹的,毕竟是嫡子,裴元恺会给他精兵。”

关于谢如琢和裴云景做的交易,孙秉德早已打探到了,也十分清楚裴云景在裴家的境况,对此事倒是闭口不谈,转而道:“先帝已去,皇太孙叫陛下皇叔,再居皇太孙之位已不合适,于礼该另封。不知陛下是打算封其为亲王,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