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太映映画第五剪辑室。
大能保熊按下播放机的暂停键,回头问自己的客人:“前辈,您怎么看?”
“很有意思的手法,”一直坐在大能保熊身边观看影片的六七十岁的老头子摸着胡子,慢悠悠地说道,“慢镜头不是用来展现细节,而是用来凸显人物,这个想法很新颖。”
“是的,我一开始听说要用慢镜头,还以为他要拍飞车等惊险镜头呢。”
现在这个年代,慢镜头就是干这个的,把好不容易拍出来的惊险镜头,让观众们看清楚。
大能保熊继续说:“我也想过要拍飞车之类的惊险镜头,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好莱坞,再有钱,也没有他们那么有钱……”
虽说不久之后的泡沫时代,日本会进入据说把东京的地都卖了就能买下整个美国的超级有钱的时代,有钱到集英社这样的主要出杂志的出版商都能赞助f1赛车。
但现在这不还没到泡沫时代嘛。
日本电影就算所谓的“大制作”,成本也肯定比不上好莱坞。
像黑泽明的《乱》那样的大手笔,日本影史上都没几个。
“确实,这位桐生和马,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已经尽可能的做到最好了。他的打斗,很多看起来有种香港功夫片的感觉。但是这个凹造型的想法,又和香港功夫片完全不是一路。”
老头子说了一长串,拿起茶杯喝了口水,才继续道:“这样的人才,只是来客串一把动作指导,有点浪费啊。应该说服他去考艺术学校嘛。
“就算最后他成不了名导,也会是日本一等一的动作片明星,我们现在就缺动作片人才,市场上好莱坞的动作片,把我们打得丢盔弃甲,只能靠高仓健挽回一点颜面。”
大能保熊叹了口气:“是啊,看着美国人的动作片赚钱,人人都想拍动作片,然后又不如人家有钱拍不出人家的特效。别说美国了,我们的动作片连香港都打不过……”
说完,一老一少两代日本电影人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老头忽然开口问道:“川角那边,难不成投资很多?可是完全收不到他们出来拍动作场景的风声啊,难道都是棚拍?”